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产业快速发展,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纳税总额连续四年实现跨越式增长,金融产业已成为我区经济第一大主导产业。新经济产业园新增各类企业50余家,新增注册资本2.2亿元。以道里经济开发区为依托,重点引进北大荒米业包装印刷、现代柯梅令真空玻璃等项目,补齐工业短板,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93户。
创新发展后劲充分显现。积极发展科创服务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制定实施了“互联网+”和科技创新系列政策,走访60余家科技企业开展政策宣传辅导服务。建设浦俄(哈尔滨)中俄科技创新中心。45份技术交易合同在市科技局成功备案,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达9.8亿。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入库,截至目前,申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94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03家。
社会消费活力有效释放。扩大有效内需,缓解疫情影响,实施商品房销售、文旅消费、大宗商品销售和商超、餐饮消费刺激拉动政策。投入补贴资金2500万元,在大型商场、汽车销售企业、成品油销售行业、餐饮行业举办五次促消费活动,活动期间各行业企业销售额总和超过55亿元。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稳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打造“夜购”商圈、“夜游”打卡地和美食街区、餐饮夜市、文鉴艺廊、乐读会所等多元化消费场景,开展中央大街老街音乐汇,“长岭湖”金秋文化节、冬捕冰钓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建设德鲁纳庄园、西郊山林等一批精品旅游特色项目,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地域布局、全业态联动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基本形成。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壮大。持续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调整特色种植面积2000亩,发展设施农业7650栋,引进草莓、中药材等新品种20余个,落实农业“三减”面积5000亩。大力扶持食用菌生产,年产量达300万盒。发展太平湖温泉小镇、太平镇前进满族村、集酷小镇等对接城市休闲的创意主题民宿26家,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二)坚持建管并重、生态优先,城市承载力有效提升
城乡建设持续提速。推进群力西及临空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土地征收项目,实现净地230万平方米,拓展了发展空间。维修道路总面积19.2万平方米,其中:车行道15.8万平方米、人行道3.4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新建彩化景观20处、9.2万平方米。新建5处、3500平方米庆祝建党百年景观。增加外滩湿地植被覆盖,栽种草花合计7.8万平方米。投资7500万元实施沿江改造工程,完成防浪墙修复、亲水廊道建设、青年宫门前道路打通等项目,全面提升沿江公园整体风貌。基本完成三沟绿化及慢道改造项目。丁香公园等6个公园增设无障碍通道20余处,无障碍设施更加完善。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275座。修建农村惠民公路9.3公里,提档升级哈尔滨至松原公路13.4公里。
城乡管理持续加强。依法拆除全省最大的东明村17万平方米违建,以及影响市中医院道路、机场二通道等项目建设的违建42万平方米,拔除河山街地铁站、爱达地块项目区内存在十余年“钉子户”,保证了重点大项目建设。投入4.2亿元,实施15个小区、233栋楼体、117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1.5万户。投资3000余万元,将无积尘示范街路作业区域辐射延伸至所有街路,实现了环卫作业水平提档升级。
城乡生态持续改善。开展治污攻坚行动,整治“油烟扰民”“汽配污染”等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拆除“大棚房”313个并全部复耕复种到位。投入5300万元,治理33个农村垃圾坑,清除垃圾43.8万立方米。着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散煤替代1367户,淘汰10吨以下燃煤锅炉64台,全面落实秸秆禁烧政策。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巩固提升行动,拆违148处、2800平方米,大棚4000平方米,垃圾2000吨。荣获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优秀等级。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富民惠民提质增效
稳岗就业稳步推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8.6%;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574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35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展各类培训3.5万人次。新增青年就业见习基地22家,新发布青年就业见习岗位380个,招录离校未就业大学生239人。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投入2.8亿元,新建扩建改造中小学、幼儿园9所,松南学校和爱建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7000余个。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校内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学前教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积极打造“红色教育”德育品牌,尚志小学、兆麟小学、第51中学获得省红色基因传承学校称号。公开招聘青年教师113人,133名优秀教师荣获国家和省市级荣誉,教师队伍素质不断增强。
医疗卫生普惠见效。投入资金1110万元,建成3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在道里区人民医院、新发红十字医院建设标准化发热门诊。扎实推进卫生健康一体化,完成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和区中医院、群力贝肯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涵项目建设。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18.7万人。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和“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全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5家乡镇卫生院均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
文体事业协调发展。着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36支文艺团队创作文化作品1500余部,线上、线下演出405场次,参与群众达26万人次。顺利完成刘少奇在哈革命活动旧址修缮及展陈工作,建成全市首个国防教育主题公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建成冰上气膜体育中心基础设施和6万平方米中心冰场,新建五人制笼式足球场地2个,为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健身环境。
社会保障更具温度。发放各类救助资金7500余万元。向全区3100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484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投入14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工程,建成助老餐厅和助餐点80个,服务近10万人次,得到民政部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我区助老餐厅项目获得全市首届改革创新奖。尚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获选全国百家红色服务站,我区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省级双拥模范区中期考评。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