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围绕提升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推动线下和线上消费协同发展、传统与新型消费齐头并进。稳定传统消费、大宗消费,发展假日消费、夜间消费,策划举办购物节、美食节、直播节等系列活动,打好促消费“组合拳”。积极发展“新零售”,支持实体商业升级,发展智慧商店,加快流通创新转型。壮大电商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兴消费模式,培育一批特色“网红店”“打卡地”。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商圈、示范街、示范店创建行动,积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深入推进全域旅游。致力于全域开发、全季挖掘、全链融合,创新“旅游+”“康养+”新业态,用好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九纬路文化街区等优势资源,精心推出红色游、边境游、生态游线路,打造一批“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得益彰的全域旅游产品。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进一步丰富名录、健全标准、提升品质,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通地域特色产品到消费市场“最后一公里”。
(四)聚力改革开放向质效化推进,打造振兴创业洼地
以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将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快捷度、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持续开展“四大行动”,大力推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推动群众诉求办理事项实现5个工作日内反馈率达95%以上。发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作用,真正将企业、群众遇到的“不给办”“很难办”“办不了”的事一帮到底。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持续推进“政务服务驿站”建设,打造基层“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服务质效。
以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深化财税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加快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国企、教育、卫生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改革。
以开放畅通内外循环。突出开放引领、内外联动、区域互动,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外向度水平。依托丹东港辐射带动,借助口岸优势,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外贸规模,推动边境贸易创新发展。着力加大外资利用力度,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深化区域合作,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找准定位、谋划工作,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循环,深耕细作“黄海翼”,对接合作“渤海翼”。
(五)聚力城乡建设向一体化融进,打造振兴宜居佳地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围绕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美展现,突出规划引领,坚持建管并重,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人居环境质量。按照“1358”工作法,计划投入2.54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6个,改造面积48.75万平方米,惠及群众9673户,做到“一拆二建三亮四绿五管”。持续推进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修缮背街小巷15条,对8条主次干道沿街商铺台阶实施维修。统筹推进绿化美化工程,补栽植被,提升绿化覆盖率。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突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真正把“绣花功夫”落实到城市管理的每个细节。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大城管”工作格局,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管理网络。按照“主干道严管、次干道严控、小街巷逐步规范”的工作方针,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和路长制管理,全力打造“样板街”“示范路”,让城市空间更加清爽,让城市美得更有质感。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壮大浅海滩涂生态养殖,做强水产品深加工。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向户延伸,稳步有效推进农村改厕,持续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文明和谐乡村,实现风光优美、人文醇美、空间精美。
(六)聚力生产生活向绿色化挺进,打造振兴生态美地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标本兼治、源头防治、科学施治、全民共治,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整治、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监测等专项行动,强力推进“散乱污”企业、城市扬尘等专项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倍加呵护绿水青山。做好农用地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坚决抓好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案件复查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全力创建“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宜居、美丽振兴。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发展,鼓励园区和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开展绿色化改造。把好项目入口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餐饮等生活方式,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生态环保新风尚。
(七)聚力社会福祉向普惠化增进,打造振兴民生福地
全方位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区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改造,壮大区级医联体,提高妇幼保健能力,推动中医药和满医药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浪头驻边乡镇医疗中心建设,提高社区(村)健康小屋普及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用教师的“高投入”换来学生的“轻负担”,营造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持续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开展主题鲜明的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厚植城乡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