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体系塑造新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基础进一步升级,产业链进一步丰富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
——乡村振兴绘就新图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全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本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绿色发展取得新进步。低碳理念进一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显著增强,努力将康平打造成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生态会客厅”。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开放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工业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平台功能叠加放大,外贸出口总额实现连年增长,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模式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康平营商环境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幸福康平谱写新篇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更高品质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老有所养,平安康平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新提升。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发展要务,注入经济发展新动能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持续优化便捷高效服务环境,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推动“一网通办”提质增效,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全程网办”,“只提交一次材料”向“只亮明一次身份”升级转变。深入开展“项目管家”等活动,着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提升12345等诉求平台案件办理工作效率及质量,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抓住招商引资关键点。继续保持招商引资强劲态势,紧扣“3+2”主导产业,围绕全域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精准发力、精准招商。打好产业链招商、对口招商、中介招商组合拳,优化全程跟踪服务,提升签约落地转化率,实现招商项目数量与质量双提升。科学制定差异化鼓励政策,围绕停产企业、半截子工程积极策划包装项目,盘活存量资产。
筑牢项目建设总抓手。强化项目“谋立推建”,深入实施“项目服务官”等制度。加强项目包装储备,力争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75个,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80个。深入落实项目包保责任制,实施“点对点”全程帮扶,加快推进项目落地投产。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及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开发区园区建设,夯实项目载体,不断提高项目承接能力。
(二)着力强链补链,迈出转型发展新步伐
厚植现代农业新优势。深入落实“两藏”战略,稳定粮食生产。全面实行“田长制”,推广农业全过程、全区域5G场景应用。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建设高标准农田8.3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36万亩。持续推进“大棚房”及农村乱占耕地整治工作。促进养殖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开辟“农业+”模式新领域。创建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打造更多地标品牌。
稳住工业发展主引擎。持续升级改造“老字号”,着力推进骏标科技轮胎、信邦汽车轮毂项目竣工投产。深度开发“原字号”,全面推进辽宁宫焙食品加工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完善食品产业园规划建设,引进环保建材等产业链项目。培育壮大“新字号”,全力推动北京嘉寓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引导富莱碳纤维等企业研发高性能新材料,加快引进山东合创宏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加快推进华润、国能、中国电建总计7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工建设。
培育现代服务新业态。围绕“卧龙湖+”全域旅游,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项目。培育壮大果蔬采摘、都市休闲等乡村旅游模式。擦亮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及饮食、文创品牌。加快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农村电商发展,为优势农产品、民俗产品“走出去”拓展更大空间。让康平既有“生态”又有“业态”,加快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大旅游格局。
(三)推进乡村振兴,耕耘农村美好新生活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四不摘”“九不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提升预警和帮扶能力。提高资金投入和整合使用效率,增强收益帮扶保障制度可持续性。不断加大产业项目、安全饮水等后续跟踪管护力度。强化产业支撑和就业帮扶,提高脱贫户自我发展能力。
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拓宽粮油、薯类、杂粮、果蔬、畜禽、食用菌6大农业产业链,逐步实现由“生”到“熟”、由“产”到“加”转变。大力培植富民乡村产业,稳步推进“一村一品”和庭院经济模式。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提高土地流转率,引导合作社“公司制”发展,加强农事龙头企业培育,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
深入实施“三美”建设。坚持规划为先、示范引领。高标准推进40个美丽宜居村建设,美丽庭院建成率达到80%,围绕中心镇及辽河沿线建成美丽田园6个。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提高村内绿化亮化覆盖率。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8公里,建设村内道路80公里。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挖掘乡风民俗文化遗产,提升乡村文化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