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8日)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引育基金集群,扩大集合贷、助保贷、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规模,做强融资担保业务,开展信保基金业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总部经济。积极争办国家级国际性展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

  (三)加快建设创新沈阳,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聚焦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把丰富的科教资源存量转化为振兴发展的优质增量,让更多的年轻人向往沈阳、扎根沈阳、圆梦沈阳。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构建“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创新格局,全面启动浑南科技城建设,做强沈北科教融合园。加快建设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平台,筹建辽宁材料实验室,规划建设稀土钢研发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高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孵化能力,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联合技术创新中心,确保新型研发机构达到70家。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主体梯次培育体系,确保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87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500家、雏鹰企业突破1300家、瞪羚独角兽企业突破18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户。做强科技企业服务机构,培养技术经纪人100人以上。丰富科技金融业态,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深入开展“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全市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达到300个。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支持科研人员自带科技成果创业。提升东北科技大市场服务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大幅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以风景、人文、时尚为元素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以平台、环境、新经济为重点打造人才成长型城市。提升人才政策的精准度,增强招才引智活动的亲和力,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带土移植”高水平创新团队,大力培育技能大师、盛京大工匠等高技能人才。拓展“双创+”模式,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1000场以上,塑造敢闯敢干的沈阳创客文化。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突破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激发发展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拓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95%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8个工作日以内。着力加强法治环境和诚信环境建设,深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一联三帮”活动,以硬招实招破解痛点堵点问题。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区域性综改试验任务。聚力攻坚股权、治理、组织“三大结构”改革,推进竞争类企业混改,开展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市属国有企业整合至10家以内。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市属企业实现全员绩效考核。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深化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完善国资监管平台,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出台促进人口集聚的综合性政策措施,积极构建人力资源全产业链生态服务体系。持续打好存量土地盘活攻坚战,深入实施创新型产业用地、标准地政策。打造全流程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服务能力,推动3家以上企业上市。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进公平竞争政策深入实施。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打造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新建一批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出台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全年“小升规”200家、“规升巨”20家。深化政银企合作,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通过有力有效的工作举措,让民营企业的环境更优良、赛场更公平、舞台更宽广、前途更光明!

  (五)加快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前沿。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立足东北亚,面向全世界,不断提升城市外向度。

  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坚持规划共绘、交通共联、产业共链、平台共享、生态共治、文旅共建,完善协调推进机制,高标准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条件等平台向都市圈辐射。落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启动建设东部旅游大道,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都市圈实现跨域通办。加快与抚顺市、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同城化步伐。

  拓展开放平台功能。强化自贸区制度创新,推进综保区提质升级,努力在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升中德产业园能级,面向欧洲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依托中日产业园、中韩科技园,加强中日韩经贸科技合作,促进项目加快落地。

  畅通开放通道。加快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完善“物流+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融通。高水平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织密对外航线网络,推动航空客货运高质量发展。做大跨境电商业务,鼓励跨境电商体验店等新业态发展。搭建中欧班列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创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不断畅通海陆大通道。

  扩大对外经贸。落实稳外贸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契机,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优势。积极“请进来”“走出去”,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商贸活动。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医药研发、维修维护等服务外包。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5%。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235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