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5年政府工作展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从宏观条件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大改革决策正在加快落地,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共识正在加快形成,一大批有利于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产业政策、改革红利即将多点叠加、集中释放;从内部因素看,大石桥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在产业升级、矛盾化解、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有利举措正在持续发酵,工作成果正在梯次显现,各种有利因素加速集聚。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大石桥的各项事业一定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202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两县五地”目标定位,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大力开展“环境攻坚年”行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内需,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高于营口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58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一)坚持夯基垒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筑牢发展根基
紧扣落地生效,抓项目建设。持续完善重大项目专班推进机制,强化土地、资金、政策、用能等要素配给力度,加快推进500千伏虎官变、陆上风电、中核汇能、华能营口仙人岛热电等项目建设。紧跟中央战略,全方位开展大型设备和基础设施更新,用足用好国家一揽子存量增量政策,聚焦年内中央提前下达的明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积极主动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有计划、分层次包装一批惠民生、利长远、增实力的优质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24亿元的华能营口200兆瓦储能调峰电站、投资8.5亿元的中国水利水电集团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储能建设等项目;跟踪推进宁泰二期与科威特合作的年产60万吨船用燃料油调和生产及仓储建设等项目,帮助企业办理外资注入等手续。
紧扣延链补链,抓招商引资。围绕镁制品及深加工和金属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精细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大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工作,突出抓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强与央企、国企的交流合作,以央地合作的实际成效为大石桥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坚持系统思维,提高项目包装精准度,精准谋划一批针对性强、辐射面广的延链补链项目,动态夯实项目库,切实提升精准度和命中率,努力构建储备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的项目梯次。
紧扣服务提升,抓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推动“跨区通办”“不见面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改革措施落实落地,新增市场经营主体4500家。深入实施“12345”案件办理“三推送”解决法,切实保障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坚决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切实减轻企业经营压力。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市战略举措,持续开展“企业家接待日”“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营造安商、富商、亲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守正创新,以创新培育为驱动,集聚发展动能
紧扣高效用才,抓人才培养。全面落实《营口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企业职工、重点群体、脱贫户等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进一步加快订单式、定向式特色培训进程,实现培训和就业相互配合的良性循环。持续加强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育留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用好农业科技特派团、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紧扣求实突破,抓改革创新。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60项改革任务、330条改革举措落实落地,积极盘活“五块地”,加快推进低效闲置资产、厂房处置利用,实现“腾笼换鸟”。全力推进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公车改革、国企改革、财税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持续推进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构建协同高效的警务体制机制。坚持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积极同唐山中煤科工选矿研究院做好对接,推广重介质选矿技术,谋划筹建低品位菱镁石选矿中试平台、博士工作站,做好气象科普公园落户我市的准备工作。积极做好辽宁省重大专项、重点研发等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推荐工作,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0项。加速推进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雏鹰”“瞪羚”企业5家,科技领军企业1家。
紧扣互利互惠,抓合作开放。广泛宣传《辽宁省进一步稳定经济若干政策举措》,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展会。大力支持宇通耐火、盛源新材料等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加大对我市现存外资企业及有意向引进外资企业的帮扶力度,推动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开工。大力支持和鼓励安泰环球公司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积极推进东北亚镁质材料交易平台卡塔尔海外工业园项目,拓宽镁制品国际市场。紧跟政策机遇,积极扩大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及东北亚的贸易往来,重点拓展俄蒙、深耕日韩,持续挖潜东南亚,对接欧美及港澳台,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三)坚持新老接力,以产业升级为依托,释放发展活力
紧扣农业增收,抓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时监测乡村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3116”工程,全面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活动,计划建设美丽宜居村19个,新建、修缮农村公路86.7公里。牢牢守住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及时做好农业减灾防灾应急预案,提升农业病虫害防治水平。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领农业向产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利用“大红袍李子节”“大米节”等丰收节,做强“营口大米”“博洛铺小米”“大红袍李子”“旗口圣女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紧扣质量提升,抓工业经济。抓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持续壮大“2+3+2”产业,力争全市镁制品及深加工、金属制造两大主导产业规上企业产值分别达到175亿元、105亿元,增长4%、2%。精心谋划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抓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助力3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力争达40家。充分发挥两个省级开发区的主战场作用,全力打造世界级镁制品加工基地,引领全市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工业设备大规模以旧换新。持续做优镁耐材、做精镁化工、培育做大镁合金镁建材,拓宽活性氧化镁在食品、医药、军工等领域的研发使用。全力推动总投资1亿元的青花集团产能置换轻烧氧化镁项目等44个项目建设,擦亮“工业单项冠军县”金招牌,筑牢“省级工业强县”压舱石。
紧扣消费提振,抓多元发展。聚焦房产、汽车、家电换新等大宗商品消费,精心组织开展多节点、多样化促销活动,激发市场消费潜力。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接续办好“中国旅游日”“黄丫口杜鹃花节”“大红袍李子节”等节庆活动,力争接待游客总量增加20%以上。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做大做强文体旅消费,继续办好“村BA”篮球赛、汽车展、房交会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增长。做强“蟠龙美食街”等夜经济街区,打造品牌,集聚人气。大力发展网红电商孵化基地,拓宽直播带货销售渠道,持续培育壮大直播电商新业态,争创省级县域商业领跑县。
(四)坚持利民惠民,以民生保障为根本,凸显发展温度
紧扣舒适宜居,抓城市更新。立足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加大对城市道路、桥梁、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加速推进与老边中板厂合作的远程供暖项目,积极推动总投资2.8亿元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对老旧小区房屋及配套设施进行修缮加固,助力老旧小区重新焕发活力。加强对城区唐王河等水体的治理、保护,不断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紧扣群众期盼,抓民生保障。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的就业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高质量推进集团化办学,强化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促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入开展卫生健康“强基行动”,全力推进中心医院和中医院升格提级工作,抓好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努力争取大石桥中心医院用两年至三年时间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实力水平。扎实推进养老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医保扩面,着力提升制度改革的覆盖率和满意度。全力推进体育公园等惠民实事项目,加快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完善西部农村配水管网,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生活所需。积极推动总投资5亿元的辽南康养小镇项目建设,满足不同群体多层次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紧扣社会治理,抓基层建设。强化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加强信息化核查监管力度,做好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安置、帮扶救助和教育工作,确保重点帮教对象衔接率100%,一般帮教对象衔接率不低于85%。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12345+网格”融合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巩固国防教育和“双拥”创建工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五)坚持防患未然,以安全稳定为底线,强化发展保障
紧扣隐患整治,抓安全生产。扎实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聘请专家对危化品、矿山、道路运输等重点行业企业进行“会诊”,针对企业管理制度、生产现场、工序标准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检查指导。持续推动电动车全链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燃气领域安全整治工作,深化推广“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建立新型消防监管模式。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密切跟踪省内震情动态、常态化开展数据采集,全面提高我市地震台站的综合监测水平,夯实地质灾害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做好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紧扣风险管控,抓金融安全。着力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开展主题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推动金融机构改革持续走深,做好农商行改革化险“后半篇文章”。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严把预算编制、资产配置和政府采购关口,兜牢 “三保”底线。以稳健的财政政策为指导,按照“责权利”和“借用还”相统一的原则,认真执行政府债务的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做好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坚决守牢“防暴雷”底线。
紧扣矛盾化解,抓社会稳定。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聚焦“万件化访”和“7505”台账案件,加大信访案件攻坚力度,力争再化解一批“骨头案”“钉子案”。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加大对缠访闹访、以访牟利、以访施压等违法信访行为处置力度。深入开展“1452”工程建设,积极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加速推进智慧公安建设,严厉打击酒驾醉驾、无牌无证、“三超一疲劳”等突出违法行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持对“盗、抢、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的严打态势,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六)坚持源头管控,以绿色低碳为前提,补齐发展短板
紧扣绿色优先,抓菱镁治理。全面提升菱镁行业区域环境,做好菱镁矿石管控工作。扎实开展菱镁行业专项整治,有序淘汰轻烧反射窑,实现镁砂产能压减任务。以环保整治及产业数字化升级、智能化改造为抓手,大力推动炉窑装备大规模更新替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依托营口镁源科技新型工艺装备生产镁质建材粉体等项目,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不断优化菱镁行业矿山整合,加快推进菱镁第五整合区整合工作,提升矿产资源开采和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开发利用,鼓励绿电交易,建设清洁能源强市。
紧扣督察整改,抓耕地保护。坚持以自然资源督察问题图斑为线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紧盯时限减存量,协同配合控增量。统筹推进耕地保护考核和变更调查工作,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持打击变更耕地用途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稳住播种面积,有序推进大石桥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坚决守护好耕地保护红线。
紧扣持续发展,抓生态修复。建立健全源头保护和全过程修复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个方面行动。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质量总体实现明显改善。持续开展废弃矿山复绿新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确保于2025年年底前顺利完成423个复绿图斑和23337亩复绿的目标任务。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我们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全领域,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实干实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全面加强法治建设。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依法行政、依法用权。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制度。增强普法工作质效,全力做好“八五”普法“后半篇文章”。
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树牢“效能”政府理念,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加强流程优化,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持续释放政府行政效能。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让权力运行更加阳光透明。
全面筑牢廉政底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不动摇,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征途漫漫从头越,奋楫逐浪向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大石桥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用实干诠释担当,用成绩兑现承诺,坚决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