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8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8日在丹东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丹东市人民政府市长 蒋 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力实施“八大攻坚”,打赢了攻坚之年攻坚之战。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经济总量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一)保持赶超势头,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投资拉动有力有效。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数量大幅增长,超年度目标23%;新开工上海电气新材料制造、中车风机大部件装备制造等4个单体投资20亿元以上央地合作项目,创造新纪录。项目招引克难而进,举办边境创新发展暨贸易提升洽谈会,开展央地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招商活动,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255个。向上争取再创新高,到位上级各类资金193亿元。

  消费市场释放活力。文体旅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推出“鸭绿江畔·丹东真好”宣传口号,邀请丹东籍明星为家乡代言,举办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交流活动;鸭绿江马拉松、CBA季前赛一票难求,228、331国道“零起点”火爆出圈,银杏文化周、冰雪温泉莓好欢乐季等活动好评如潮,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55%、113%。消费政策刺激效果明显,发放消费券及补贴1000余万元,开展主题促销活动300余场;落实大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兑现补贴1亿元,带动家电、新能源汽车消费分别增长19%、95.3%。线上消费快速增长,19家市级以上电商直播基地销售额2.9亿元,限额以上贸易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10.7%,快递业务量增长20%。

  对外贸易负重奋进。互贸区建设稳步推进,大数据监管平台常态化运行,丹东港互贸区通过验收,大东沟、国门湾互贸区完成进口互市商品落地加工实物测试。国际市场有效拓展,出台促外贸20条政策,支持116家重点外贸企业发展,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展会72场,推动中亚国家经贸采购团来丹洽谈,对东盟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7.4%,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全省第6位。

  (二)加快结构调整,工业经济逆势而上。

  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引进高层次人才53人、青年人才9600余人,向企业输送科技特派员87名。科技主体大幅增长,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雏鹰瞪羚企业1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中试平台提质升级,仪器仪表、生态环保功能纱线、涡轮增压器3个中试平台获省级备案。产学研用齐头并进,列入省技术创新重点研发项目79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4%,企业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工业振兴全面提速。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增“小升规”企业60户,列入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2个,获评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户,东港获评省工业单项冠军县。工业项目逆势上扬,新建工业项目90个,105个技改项目竣工31个,工业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4.5%、41%。两化融合赋能转型升级,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175个,入选省5G工厂试点企业2户,规上企业上云上平台率82.5%,高新区入选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先导区试点。优势产业聚链成群,10个重点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园区引擎作用凸显。承载力持续提升,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盘活和新建厂房20万平方米,建成园区智慧管理平台,签约落地项目225个,新建工业项目入园率85%以上。园中园蓄势发力,建成智能制造产业园、海洋生物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仪器仪表产业园获评省十大特色产业园。园区经济快速增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64户、增长13%,实现总产值502亿元、进出口总额140亿元,均增长10%。

  (三)突出地域特色,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粮食安全保障有力,新改建高标准农田40.1万亩,保护利用黑土地61万亩,受灾之年粮食再获丰收,东港入选全国粮食单产提升重点示范县。种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选育农作物新品种12个,新培育省级水产良种场4个。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增长,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4.8万吨,水果产量57.4万吨,肉蛋奶产量82万吨,水产品产量78.9万吨。

  特色农业放大优势。小浆果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18.8万亩,产量36.5万吨;“东港草莓”保持全省农业区域品牌第3位,品牌价值391.6亿元;“宽甸蓝莓”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凤城蓝莓”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海洋渔业向海图强,建设海洋牧场2个,更新远洋渔船6艘,水产品产量和远洋渔业规模居全省第2位。畜禽养殖规模持续巩固,中华蜂饲养量2.3万箱、肉鸡出栏量2.9亿只、蛋鸡存栏量1300万只,均保持全省前列。林业经济稳步提升,发展特色经济林3100亩、林下经济2800亩。农产品加工业驶入快车道,开工农产品加工项目1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破100户,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5.9%,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

  县域经济支撑有力。三县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东港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指数位列全省县级市首位,凤城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宽甸入选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地区。重点镇、特色镇协调发展,东汤镇、振江镇入选省重点镇。乡村产业项目批量上马,开工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63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30个、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307个,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四)激发动力活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更加完善,对接政务信息系统28套,开发应用场景16个。政务服务更加高效,5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上线运行,实现便民中心“一窗综办”、政务平台“一网通办”、公共资源“一网交易”。便民服务更加暖心,创新12345热线“四诉四办”模式,诉求满意率95%。惠企服务更加到位,开展“双进双促”“千员联万企”等活动,解决企业痛点堵点7500个,让企业轻装上阵。

  改革攻坚进一步加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28户市属一级企业优化整合为8户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村集体资产上线交易126宗,完成3个村整体土地流转。财税、人社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开展。

  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大东港区10个泊位临时开放获国家批准,新鸭绿江公路大桥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东港与庄河、合作区与大连经开区、高新区与大连高新区签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主办东北东部区域合作会议,发起成立东北东部陆海通道城市协作联盟。携手扬州开展丹东特色产品展销和文旅推介活动。

  (五)提升环境品质,城市底色更加靓丽。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问题整改一刻不停,74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按时完成,432件环境信访案件全部清零。污染治理一抓到底,开展特殊天气特别管控11次,新增保良天数15天;完成城市北部管网清污分流改造和四道河、大沽沟黑臭水体治理;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问题154个,近岸海域水质稳步提升。环境质量一马当先,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率、城市水源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保持全省第一。

  生态修复卓有成效。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获批。山水林田湖协同修复,创建省级绿色矿山11座,治理废弃矿山5947亩、复绿2083亩,常态化清理河湖“四乱”,处置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存量问题1645个。海洋资源保护行之有效,新建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项目;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丹东第一张世界级“绿色名片”。

  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城市建设管理日趋精细化,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市容环境清理整治行动,开展小区综合体检235个,改造老旧小区54个、道路15条;完成“冬病夏治”项目656个,改造供热管网225公里,供热质量明显提升;志愿军公园、灯塔山公园成为城市新亮点。乡村面貌不断改善,深化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专项行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改造公路300公里,实施河流、水库治理工程8个,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82个,大鹿岛村入选省传统村落名录。

  (六)践行为民宗旨,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就业创业更加充分。重点群体就业优先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000人,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就业1.2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人力资源供需精准匹配,开展“携企带岗进高校”“丹心纳才·职等你来”招聘活动95场,丹东职专、爱霜职校与克隆集团、孔雀表业开设订单班,开启校企合作新模式。

  社会事业更加完善。教育资源配备不断优化,投入3.6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朝鲜族中学综合楼、金汤小学分校、弘文学校一期主体完工。医疗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建强镇村卫生院(室)72家,市医疗卫生综合楼、第六医院投入使用,异地就医备案实现全程网办。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611张、医养结合机构6家,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80%,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文化保护不断加强,九纬路、七经街获评省历史文化街区,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抗美援朝纪念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兜底保障更加有力。出台全省首个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落实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4.6万人,关心关爱困境儿童3000人次,我市入选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地区。

  (七)统筹发展和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政府债务减存控增,严格预算管理,压减政府融资平台25个。金融秩序安全可控,丹东农商行、宽甸农商行、百丰村镇银行并入省农商行,清收挽损2.7亿元。全面落实房地产新政,推送“白名单”项目18个,实施保交房项目12个、交付1070套。自然灾害应对有效,战胜建国以来鸭绿江丹东段第二大洪水,做到了“人员不伤亡、堤防不决口、城区不受淹、水退路通”,实施灾后重建项目18项,完成705户受损房屋恢复重建,保障了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排查整治重大安全隐患610项;深化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改造管网165公里,主城区煤气用户气源平稳转换。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成立村级应急管理工作站861个、细分网格7837个,监管风险点4万余处,建成森林消防综合救援作训基地。

  平安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信访总量连续走低,开展领导干部“周末大接访”活动,创新设立“访调对接”窗口,“万件化访”台账化解率99.5%,信访量下降39%。社会治安形势稳中向好,开展平安护航等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刑事立案下降14.6%;创建“丹法强边”普法品牌,“四所一庭一部门”联动联调工作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边境安全日益巩固,高质量推进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修复,严格边境管控,有力维护了边海防安全稳定。

  过去一年,我们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保密工作责任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统计、社会舆论监督。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广播电视、气象地震、地质测绘、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大干必有成果,奋斗就有回报。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为丹东振兴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丹东振兴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部分经济指标未达预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基层“三保”压力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制造业支撑不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文旅资源挖掘不充分,文体旅融合发展不够;城乡建设仍有短板;民生保障仍有不足;个别干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斗争精神不强,营商环境建设与企业和群众期待存在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1186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