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营口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8日)

  ——2025年1月8日在营口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李 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顶住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锚定“三地四市”目标定位,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战实现连战连胜!

  (一)综合施策扩内需、稳增长,经济发展质效同升。积极对接国家各项政策,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27亿元,其中“两重”“两新”资金4.7亿元。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开展促消费活动400余场,带动消费超20亿元,家电、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分别增长107.7%、120.5%。加快文体旅融合发展,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52.7%、57.2%。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不断丰富和提升项目推进机制,开复工项目870个,其中10亿元以上53个、50亿元以上12个,陆上风电、中交LNG接收站、建发盛海铜产业链、清洁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等超百亿元项目加快建设。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57个,全年投资156.1亿元,增长8%。谋划推进央地合作项目138个,全年投资147.3亿元,增长42.4%。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国内到位资金564亿元,增长12.9%,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户。敬业集团完成对日钢营口中板的股权收购、象屿集团完成忠旺集团在营主业重整,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一批老企业焕发新活力。全年共处置“五块地”312.2公顷,盘活闲置工业厂房8.6万平方米,一批沉睡资产“腾笼换鸟”、有效盘活。高质量完成“五经普”工作,为全市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二)持之以恒推创新、促转型,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争取省引导支持地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获批省级中试平台4个,列全省第2位,营口高新区国家综合评价排名上升。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42户、高新技术企业64户、“雏鹰”“瞪羚”企业16户。科技成果转化75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7亿元,增长19.7%,沈鼓集团营口公司世界首台(套)、全球最大规模水平剖分式离心压缩机组正式下线。出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十条措施,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柔性引进高水平博士团队25个。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技改技创项目319个,企业平均能耗下降8.2%,生产成本降低9.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4%。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户。全年“小升规”90户。大石桥市获评省工业单项冠军县。仙人岛经开区获评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自贸区工业互联网数字赋能中心入选辽宁省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名单。鲅鱼圈数字化粮食产业园完成粮食贸易超500万吨、销售额超100亿元,桔子数科平台全年撮合交易额988亿元、增长67%,一批数字经济领域优质企业发展壮大,全年数字经济增长10%。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增信贷投放797.4亿元,其中投向中小微企业484.6亿元,占比超过60%。公路货运周转量545亿吨公里,增长7%。开展“房产+文旅+招工”域外推介,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7.5%、3%。我市入选全国第四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盖州市获评第二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粮食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15亿斤以上。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辽宁省主会场暨盖州市葡萄产业发展大会,营口大米等7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我市连续五年获全省“大禹杯”竞赛“好”等级。盖州市获批建设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大石桥市获评辽宁省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陈屯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编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启动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长10%。

  (三)坚定不移抓改革、扩开放,内生动能加速释放。深入贯彻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稳步推进12个方面、342条改革措施落实。持续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市县乡村四级综合窗口全覆盖,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73.7%。“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改革事项加快实施,10万余件业务高效办成。12345热线平台诉求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99.8%、94.4%。扎实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市属国有企业营业收入、纳税额分别增长5.2%、17.4%。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启动民营企业服务联络和诉求办理机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3043个,32项免申即享政策兑现惠企资金超7000万元。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到30.35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97%,为全市贡献了近60%的固投、8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税收、90%以上的就业岗位。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重新修编《营口港总体规划》,166个港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完成投资235.6亿元,仙人岛港区2号30万吨原油码头、鲅鱼圈疏港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增集装箱内贸航线2条,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2.19亿吨、556万标准箱,海铁联运量居东北首位。我市获批开展气象服务保障‘北粮南运’枢纽城市高质量发展国家试点。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布局打造废钢再生资源高效循环综合利用基地,绿地国丰碳材料工程项目加快实施,鞍钢中集焦炉煤气制氢项目正式投产。提升开放平台能级,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位次前移,自贸区“诚信政府建设新模式”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综保区“前置无水港”保税物流中心投入运行,6个省级经开区考核位次前移,辽河经开区专用车制造产业园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产业园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完成10.1亿元,增长23.9%。

  (四)毫不动摇护生态、筑屏障,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狠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污水溢流、非法采矿等问题加快整改。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5天,同比增加9天,大石桥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7个水源地保护区优良水质比例均保持100%,大清河入选国家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积极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白沙湾获评国家第三批美丽海湾。农用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五年保持100%。累计建成省级绿色矿山11座,完成废弃矿山治理1.5万亩,义务植树100万株。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全球风轮直径和单机功率最大的风电机组在仙人岛启动发电,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长30.2%。新增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各7户,大石桥经开区获评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1%。

  (五)坚持不懈夯基础、优环境,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获批,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37个,惠及群众8625户。改造供热管网73.8公里,“冬病夏治”“访民问暖”成效明显。改造维修供水排水管网188.5公里,城市供水安全和区域排水能力有效提升。扎实开展燃气管网“带病运行”专项整治,改造隐患管网82.3公里,智能燃气表安装覆盖39万用户。打通光华路,完成庄林路城市北出口维修改造,新建停车场22个,施划停车泊位1069个,增设商用充电桩15处,首批50辆新型无障碍公交车投入运行。大辽河城市段东段整治和沿岸(盼盼路——联盟路)城市绿道等项目全面完工,建成滨河体育公园和西大庙儿童主题公园,新增街角绿地7000平方米。下足“绣花”功夫治理城市,整治“八乱”问题15.2万处,实施主城区市容环卫“四化”管理,圆满完成第三次国检评估工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胜利在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项目30个、完成投资23.5亿元,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及美丽宜居村建设工作,197个村庄规划编制完成,16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营,维修改造农村公路236.5公里,创建美丽宜居村100个。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财政投入衔接资金1.4亿元,全市644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

  (六)倾情倾力办实事、解民忧,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全面完成年度5大类16件民生实事。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2.4%,“就业云”和“乐业营口智慧就业微社区”服务品牌全国推广。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2%,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100%,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占比82%。营口英才实验学校建成,市十一中学搬入新校区。举办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题活动,营口技师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获批全国首批共建职业体验教育基地,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双高计划”验收,营口理工学院被确定为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加快健康营口建设,新增省级重点专科5个,改扩建营口市中心医院急诊区2150平方米,大石桥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居全省前列。强化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困难群众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异地就医住院联网直接结算率96.8%,减少群众个人垫资4.7亿元,全市集中带量药品采购占比居全省首位。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完成适老化改造2888户,乡镇街养老服务综合体及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获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举办“辽河之夏”文化艺术季等各类文化活动8000余场,鲅鱼圈区芦屯镇留屯村入选国家“四季村晚”冬季示范展示点,营口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

  (七)攻坚克难防风险、守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统筹化解风险隐患,强化债务高风险地区财政支出监管,按时足额偿还政府债务,“三保”支出底线兜牢兜实。金融化险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信系统改革顺利完成。兴隆集团破产清算工作稳步推进。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全力打好保交房攻坚战,6个专项借款保交楼项目、2454套房屋全部交付,784套保交房任务全部完成。闲置土地处置率达23.8%,一年完成两年任务。商品住宅库存面积较年初减少192.4万平方米,去化周期回落到21.7个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4%、20.5%。“三品一特”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万件化访”行动台账化解率97.5%,信访总量、进京访件次分别下降21.9%、54%。深入推进“平安护航”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建设,社会面见警率、管事率进一步提升,涉海涉矿等自然资源全领域违法犯罪专项打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违法犯罪总量下降27.3%,命案数量连续两年下降,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一年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防、海防、民族宗教、退役军人、审计、供销、气象、外事侨务、援疆等工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公益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全市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19.8%,发文数量下降17.2%,会议活动下降12.1%。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件,修改废止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31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461件,实现办复率、见面率100%,满意率99.7%。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极具艰难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知难而进、向难求成,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取得了殊为不易的成果。我们深切感到,必须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克难奋进的主观努力来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坚持咬定目标、干字当头,以超常举措顶住压力拼经济,从开局不利、到三季度赶上全省超过全国、再到全年有望赶超全省全国,走出了一条持续回升、逆势上扬的顽强曲线。我们深切感到,必须把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靠顽强坚守和积极自救赢得战略主动。面对沉重历史债务包袱,坚决扛起化债主体责任,打出依法清理欠税、强化征收环保和水资源等税费、市场化盘活处置资源资产、发票摇奖促进消费,以及调减绩效、清退编外人员等增收节支“组合拳”,守牢了不“爆雷”底线。我们深切感到,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才能有效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面对房地产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财政压力空前加大的不利局面,积极探索由市属国企统一运营闲置国有资产,推动市属国企与央企国企对接合作,激发国有企业发展动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坚定不移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速向先进制造业、高附加值产业迈进,产业结构正在持续优化。我们深切感到,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坚持拿出75%以上财力用于民生支出,着力补齐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短板,集中精力抓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的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专项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中小学校园餐和农村集体“三资”问题。高考再创佳绩,教育生源全面从“净外流”转向“净回流”,引进高校毕业生来营就业1万余人,医疗转诊转院人次下降26.1%,出生人口增长14.2%,第四次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百姓对营口认可度、满意度持续攀升。我们深切感到,必须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团结拼搏,才能守护好营口这个共同家园。面对百年不遇的连续强降雨,广泛发动各方力量防汛救灾,出动应急抢险队伍191支、1.7万人次,排除重点河流险情10次,妥善转移安置群众1.8万人次;分秒必争推进灾后重建,受灾地区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风雨之后再见彩虹!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这是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正确领导、科学部署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央、省驻营单位,驻军和武警部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支持营口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同力、共勉共进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干出来、拼出来、奋斗出来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为营口振兴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过去一年政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去年经济承压运行,规上工业增加值、财税收入、外资外贸等部分主要指标不及预期;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人才总量少,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产业结构不优、层级不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足,菱镁等传统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内卷现象;开放能级不高,港产城融合发展不紧密,开发区体制机制不活,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减弱,引进项目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指标较低;县域经济实力不强,海洋经济总量不大,国企整体实力偏弱;债务包袱依然沉重,偿债压力巨大,中小银行化险改革任务艰巨,清收挽损难度加大;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任重道远;环保、自然资源等领域历史欠账较多,海洋渔业、矿山等领域安全形势严峻;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有的干部精神懈怠、因循守旧、能力不足,不严守工作纪律,“躺平”“佛系”和“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依然存在。凡此种种,我们一定要发扬斗争精神,直面问题,系统施治,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1187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