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2月28日在铁西区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铁西区人民政府区长 丁坤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铁西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按照市委打造辽宁新时代“六地”重要支撑区和区委“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新提升”部署要求,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较好地完成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口径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口径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即将全面胜利。
过去一年,我们凝心聚力抓项目、促投资,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项目建设量质齐升。落实项目管家制度,实现87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开复工率114.5%,排名全市首位。投资10.5亿元的鞍钢本部钢渣再选、投资2亿元的富甲一方二期商住等32个新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45亿元的信利肉制品深加工、投资1.35亿元的怡嘉康宁康复医院等15个项目竣工运营,电子光伏基材、桔子水晶酒店等3个项目再创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运营的“铁西速度”。深挖鞍钢投资潜能,新增有效投资近20亿元。
招商引资亮点纷呈。聚焦主导产业,绘制产业图谱,确定白名单企业467户,“走出去、请进来”105次,全年签约重点项目78个、落地36个。赴山东等地举办清洁能源产业主题招商推介会,清洁能源组件、生物质蒸汽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举办第一届宠物繁育产业(鞍山)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展宠物产业链主题招商推介活动4次,“鞍心宠”数字科技产业园、韩友汇宠物医院等项目签约落地。铁西区获评全国“宠物友好示范城区”。
要素保障坚实有力。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和投资导向,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债等各类项目资金2.11亿元。推进大轧DN3等6个地块土地整理,实现净地45.3万平方米。举全区之力攻坚,圆满完成千山西路沿线历史遗留55栋居民楼的征收净地工作,九道街以东8.1万平方米商住地块实现挂牌出让。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2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3.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2.6万平方米,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过去一年,我们克难奋进强产业、促消费,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大力发展电力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产业定位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铁西经济开发区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获评“第二批”辽宁省特色产业园区。净增规上企业5户,4户企业新晋“小巨人”企业。顺利完成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指标属地化衔接,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75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5%提升至58%,工业规模跃升全市首位。
消费潜能持续释放。落实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开展“全季嘉年华”等系列促消费活动28场,列支区级消费补贴1100万元,获得各级政策性补贴6000余万元,撬动消费近14亿元,住宿和餐饮营业额增速保持在20%左右,家电、汽车等线下消费场景成为全市“主战场”。强化企业培育,新增限上企业16户,线上消费新场景博越电子商务落地升限。特色美食、非遗技艺亮相央视、走进辽视春晚,荷塘月色等4户企业入选“鞍山文旅星耀榜”,铁西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严守耕地红线,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全年粮食蔬菜产量稳步增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成功举办鞍山市第二届君子兰花卉展销会,实现销售额6500余万元。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亿元以上,辽宁独一处食品有限公司获批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过去一年,我们踔厉笃行深改革、优环境,创新活力不断释放
重点改革走深走实。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组建经合局、数据局,调整住建局、市场局等部门职能,划转149项行政权力事项,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优化。深化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创融公司市场化改革进程全面提速,宁鞍创投基金、北控城服等项目深入推进,成立创联商务科技公司,“管委会+公司”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召开营商环境大会,兑现本级政策性资金奖励1321万元。实施领导干部进企业行动,解决各类问题262个。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助企融资8800万元。坚持“新官理旧账”,清偿拖欠企业账款3.46亿元,稳妥化解鑫宇机械、轩浩环保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全区74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206个高频事项实现“掌上办”。“免申即享”改革入选省十佳典型案例。营商环境“万件清理”和涉企诉求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科技创新赋能增效。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清华大学核研院磁轴承试验中心、国创中心全国首个技术分中心相继落户域内企业。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新增高新技术、“雏鹰”、“瞪羚”等创新型企业37户。神钢冷轧等4户企业获省科技进步、创新创业奖项,卧龙电气成功研制世界首台(套)电频转换装置并出口海外,金索聚科技公司研发产品打破国际垄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近3亿元。
过去一年,我们全力以赴强建设、精管理,宜居环境不断改善
城乡建设全面提速。高质量布局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完成城市空间规划区域内六个单元控规,并完成其余区域村庄规划。推进城市更新,文化、利洲老旧小区改造实现主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整改“带病运行”燃气管网18.2公里,改造供暖、供水等地下管网40公里。以打通“断头路”为重点,高新大道、协作路等道路开工建设,千山西路排水和路面大修工程全面竣工,修建农村道路4公里。建成22个口袋公园,永乐体育公园升级改造全面完成。
城乡管理精益求精。常态化推进精细化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施行机械化湿扫水洗作业,修复破损道路2.8万平方米,新增苗圃绿地3处,植绿补绿5万平方米,打造9条精品示范路段,城市“四化”水平不断提升。率先在全市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沟家寨村、宁远屯村入围省级美丽宜居村。
生态环境常抓不懈。持续巩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单位GDP能耗下降3.8%。投入生态环境保护资金8000万元,有效管控移动源、散烧源、扬尘源、工业源,全面完成散煤替代二期工程,预计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0天以上。建成并运行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粮河、杨柳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全面完成,域内河流水质断面稳定达标。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过去一年,我们竭尽全力解民忧、办实事,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民生保障更有温度。坚持就业优先,城镇新增就业5953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补发就业困难人员保险补贴7345万元。兜牢民生底线,累计发放低保、高龄、残疾人补贴等各类保障资金1.5亿元,惠及困难群体4.6万人次。强化拥军优属,为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生活补助1031万元。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永丰等3个社区食堂投入运营,新增2家养老院,养老床位达到2400余张。办结农民工欠薪案件9件,追讨薪资260万元。
公共服务更有深度。投入7000余万元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实验学校东校区主体封顶。统筹抓好中小学膳食管理,全力保障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内培外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重点高中录取率创历史新高。获评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近百场,承办首届“国球进公园”国家级赛事,群众文体生活日益丰富。升级改造2所基层卫生院,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社会治理更有力度。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为零,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化解隐性债务2.57亿元,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安全可控。投入3146万元,彻底化解“钉子案”“骨头案”89件。完成正得名居“保交房”年度任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平安护航”统一行动始终位列全市首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过去一年,我们持之以恒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政治建设更加有力。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有指示、铁西有行动,省市区委有部署、政府有落实。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依法行政成效显著。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高水平开展“八五”普法,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规范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6件、政协委员提案47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12345群众诉求满意率98%。
作风建设常治长效。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群腐集中整治,紧盯重点问题、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蝇贪”,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缩减“三公”经费10%,把有限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时。
此外,审计、保密、档案、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一年来各项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铁西区第十九届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区各单位,向关心支持铁西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短板和不足:制造业增长乏力,消费潜能尚未得到充分释放,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产品层级偏低,产业链条不完善,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仍有短板,民生保障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一些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斗争本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还需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