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潜山市“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规划

  逐步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河)生物缓冲带。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着力恢复河流水体水生态功能,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全力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水环境优美乡村。

  “十四五”期间规划对范庄河、黄龛河、红光河、戈元河、红旗河、塔畈河、亭子河6条河流进行综合治理,计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7km2,计划2030年境内水土流失面积全部得到治理。规划总投资约2.12亿元,“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0.97亿元。

  4.5.2 水生态治理工程

  随着社会经济及城镇建设的发展,潜山市一些河湖出现了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等问题,尤其以城区及城郊河道为甚。本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综合开发、结合实际的原则,以“水”为本源,以“绿”为主体,实施河湖水生态及水环境进行治理工程。在滨湖、滨河区域合理布置水塘并设立缓冲地带,以恢复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推进以控源截污、清淤贯通、调水引流、河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1)潜山市雪湖片区水系综合治理。雪湖片区位于潜山市主城区,水系综合治理范围东至梅河堤,南至四中门口东西向纬四路,西至经一路、南岳路,北至潜阳路,包括现状雪湖、南湖、学湖及天宁寨地块,治理面积约0.876平方公里。主要工程内容:道路、桥梁、水环境治理、绿化、景观亮化、古建筑、智慧园区等工程。规划总投资5.5亿元,“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5.5亿元。

  (2)潜山市皖水流域(潜山段)综合治理工程。在前期皖河治理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修复皖水龙潭堰下游至梅河出口与皖水交接处河道水生态系统,治理长度33.7km。规划总投资4.58亿元,“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1.0亿元。

  (3)潜山市大沙河(潜山段)水生态修复工程。治理长度8.95 km,清淤疏浚80.95万m³,护岸、护坡整治2.233km,滑坡体整理,生态修复等。规划总投资1.9亿元,“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0.5亿元。

  4.5.3 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

  水源地安全问题通常是指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源地出现了水质污染、水量短缺、水位下降等环境问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状况恶化等问题。人类持续的社会经济活动,使得水源地降低甚至丧失正常的供水功能,不能满足人们对饮用水的基本需求,危及人体健康。因此,对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设意义重大。

  潜山市居民饮用水水源地主要集中在潜水、皖水流域,“十四五”期间继续实施潜水水源地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潜水水源地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点源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治理等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手段,有效保护饮用水源地,确保饮用水源地的用水安全。“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0.4亿元。

  4.6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按照“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战略要求,继续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四大技术的应用,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和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发展。水利信息化主要包括水利信息化建设及水利科技推广。

  (1)水利信息化建设

  开展潜山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实施小型水库水文监测预警设施、中型水库水文监测预警设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设施、重点涝区防洪排涝水文监测设施、墒情站、水质自动监测站、高分辨区域面雨量自动监测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基础大平台、建立水利大数据、整合应用大系统、建设网络大安全。

  (2)水利科技推广

  大力开展水利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和应用,提高水利科技水平;开展重大规划编制及项目前期研究工作,促进水利建设及管理水平新发展。

  4.7水利改革与管理

  4.7.1 水利管理

  (1)建设节水型社会

  积极推广技术成熟、节水减排效果显著、应用面广的重大工业、农业节水技术和居民生活节水器具产品。抓好重点领域节水工程建设,农业领域要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水稻节水灌溉制度,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推进林果业、养殖业节水和农村生活节水;工业领域要重点抓好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城镇生活领域要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全面推行城市节水。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

  (2)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度

  按照《水法》的要求,编制水资源保护专项规划和水功能区划,全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采取科学分析、民主协商、行政裁决等程序,形成各行政区水资源配置方案,确定各行政区的取用水权指标,建立以总量控制为重点的水资源配置管理制度。

  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建立以取水许可制度为重点的取用水管理制度,严格执法监督。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抗旱减灾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各区域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加强抗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3)洪水管理制度

  根据防洪规划,划定防洪保护区、洪泛区以及规划保留区的范围和边界,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评价,编制完成潜水、皖水、长河、牌楼河、大沙河等主要河湖的洪水风险图,逐步建立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合理承受和规避洪水风险,规范人类活动。研究洪水保险制度,完善防洪减灾社会化保障体系。完善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建设项目的洪水影响评价论证。

  (4)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制定并完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应用性。针对区域常发的自然灾害,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切实增强指挥作战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逐级落实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

  (5)强化能力建设

  1)加强网络建设

  目前,水利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业务处理仅实现了部分数字化,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有限的数据资源总体质量不高,应用系统功能单一且协调性差等。“十四五”期间,为适应省、市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发展、流域和区域管理的要求,将大力推进水利信息网络建设,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完善水文测报系统,建设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重要水利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56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