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与保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区乡纪委监委责任,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每年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巡察工作内容,作为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期述职、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村级事务运行。建立监督员队伍,加强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及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的监督。
2.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深入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依法开展民主选举和自我管理,依法成立村民理事会。创新民主决策程序,形成多层次基层协商决策格局。全面实施“四议两公开”制度,推进村务公开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村务公开目录,丰富村务公开内容,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健全村务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村务档案归档、保管和使用管理。加强基层纪委监委对村(居)民委员会的联系和指导。
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维持良好有序的社会治安。依托区乡村三级法治大讲堂,开展村“两委”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加强土地征收、承包地流转、生态保护、社会救助、劳动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基层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力度,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法治思维,提升依法办事能力。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开展服务农民工法治宣传活动,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政策服务。大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强化法治宣传设施建设。
推进乡村德治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以党章为镜鉴,以党纪党规为准绳,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以良好形象影响带动群众。发挥新乡贤的带动作用,从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乡村教师、退伍军人、创业人士等群体中发现和培育新乡贤,以他们的嘉言懿行感召群众、垂范乡里。
(二)加快实施农村改革提升行动
1.进一步落实“三权分置”工作
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精神,按照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要求,扎实推进“三权分置”。建立健全确权登记信息共享和成果运用机制,积极推进确权登记成果在涉农资金、抵押担保、互换并地、“三变”改革和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效能和作用。
规范产权流转交易。完善区、乡、村三级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健全市场运行规范,提高服务水平,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产权交易、法律咨询、权益评估、抵押融资等服务。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农村土地承包调解机制,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效维护各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
2.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巩固提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以规划为引领,实现集体土地的整体规划开发,实现集体土地整体规划开发,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确保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受益者。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木子合作社、连财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为农民带来切实利益。
丰富和拓展“三变”改革典型模式。将“三变”改革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小康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易地扶贫搬迁等紧密结合,依托宣州区水阳江、南漪湖等特色水系资源和南部地区特色山林资源,拓展“三变”+旅游的发展模式,继续丰富和拓展“三变”改革典型模式。
保护“三变”改革中各主体的相应权力。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民房屋所有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厘清和明晰农村资源资产权属。加强对经营单位经营权的保护,适当延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者入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经营的年限,且在使用年限到期后,原经营企业优先获得新的土地经营权。
(三)重点推进乡风文明提升行动
1.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充分挖掘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树立乡土文化自信,以乡土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挖掘农耕文化价值。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生动展示宣州区历史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让皖南民族文化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宣州区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等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提升扶持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传统品牌。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健全全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乡镇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2.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严打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加强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着力打造“乡风好”的新阶段幸福新农村。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依托乡村大讲堂、道德讲堂广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发挥好融媒体中心的作用,弘扬传统家庭美德、现代家庭理念,培育优良家风家教,以好家风温润好民风。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星级清洁户、星级家庭和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培育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乡村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
七、“十四五”规划保障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