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水系。因防洪排涝和引水灌溉等需要,区内各圩区存有大量的内部沟渠水系,并通过斗门、涵闸等通江,使得区内水系更为复杂。针对内部沟渠缺少护岸、河道淤堵、人居环境较差等现状,“十四五”重点推进湾沚区内水系连通工程、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流域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及清洁小流域工程建设,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三主八沟”。三主是指青弋江、水阳江、青安江三条主要支流,八沟是指汪溪坝、复兴、东门、立新、和平、珩琅等撇洪沟。结合推进的青弋江堤防湾沚区段加固工程、青弋江下游水安全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裘公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六连圩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等,持续完善三条主要支流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推进湾沚区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对立新、东门、汪溪坝、和平、珩琅、复兴等主要撇洪沟进行治理,巩固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五、水利工程补短板,完善防洪排涝体系
针对防洪薄弱环节和短板领域提出综合应对措施,加大防洪排涝减灾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完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着力加强未达标堤防、撇洪沟等薄弱环节建设,完善防洪体系。提升中小河流防洪能力、涝区排涝能力。
(一)推进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
按照相关规划要求,综合运用堤防加固、护岸整治、河道清淤疏浚等措施,有序推进六连圩防洪排涝整治工程,青弋江区段河道整治等主要支流治理项目;加快推进赵家河、黄池河、杨青河、陶辛镇三连圩、裘公河、汪溪河、东门渡河河道整治,资福河、周寒河、洋滩河、汤泊河、东莞河、荆山河等中小河流治理;谋划开展湾沚区水网汛期联合调度研究。
(二)加强山洪灾害防治
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快推进湾沚区撇洪沟整治工程,谋划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提高群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重点提高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水平,巩固提升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管理与监督同推进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
(三)提升城区排涝能力建设
采取排涝泵站改扩迁建、排涝渠治理等措施,结合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推进六连圩防洪排涝整治工程,湾沚区重要泵站新建、拆除重建工程及更新改造工程;加快谋划青弋江下游水安全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
此外,鉴于2020年汛期水阳江遭遇超历史洪水、青弋江长时期超警,有序推进湾沚区控制闸新改建工程、蓄泄洪区建设及行蓄洪区空间整治;加快推进泵站新改建与更新工程,排区建设及涝区改造工程,以及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等项目。
专栏1 防洪排涝工程
1. 主要支流治理:推进六连圩防洪排涝整治工程,青弋江(十三连圩、陶辛圩、保圩段、红星圩、沈公圩、罗公圩段)河道整治;谋划湾沚区河湖水网汛期综合调度研究。
2. 中小河流治理:推进赵家河(保丰段、周皋段、昭义圩—新连圩段)、杨青河、陶辛镇三连圩、裘公河、汪溪河、东门渡河(立新圩段)河道整治,黄池河、赵家河河道薄弱环节整治,资福河、周寒河、洋滩河、汤泊河、东莞河、荆山河等中小河流治理。
3. 山洪灾害防治:推进湾沚区(立新、和平、汪溪坝、东门、复兴、珩琅)撇洪沟整治工程;谋划湾沚区山洪灾害防治项目。
4. 排涝工程:推进六连圩防洪排涝整治工程,湾沚区(汪溪坝二站、惠民坝二站、小堪塘河口站、荆山河口站、上水段)泵站新建工程,泵站(南湖二站、湾沚桂坝站、湾沚永兴站)拆除重建工程,泵站(罗保站、昭义一站)更新改造工程;谋划青弋江下游水安全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
5. 控制性枢纽:推进湾沚区(红杨镇控制闸、花桥镇闸)控制闸新改建工程。
6. 蓄滞洪区:推进湾沚区(永杨圩、永连圩)蓄泄洪区建设。
7. 行蓄洪区空间整治:推进湾沚区(红星圩小坝咀段、沈公圩高滩段、红杨树社区低洼处)移民安置工程。
8. 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建设:推进湾沚区(陶辛圩小河口站、红星圩小坝咀站、六郎镇永和站、六郎镇中窑站、六郎镇周圩站、六郎镇政和站、陶辛镇站、花桥镇惠民坝站、花桥镇永宁站、花桥镇新建成村站)泵站新改建与更新工程,湾沚区(和平连圩、红星圩、沈公圩、罗公圩、永杨圩、永收圩火龙坝)排区建设及花桥镇涝区改造工程,湾沚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等项目。
六、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把保障湾沚区现代化建设的供水安全,特别是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作为重要底线,确保供水安全。坚持节水优先,优化湾沚区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应急抗旱能力提升以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一)强化水资源节约利用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适当减少用水量较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加大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优化用水结构。将青弋江灌区、六郎灌区提档建设成现代节水型农业示范区,推进陶辛镇、汤泊河等相关灌区提档升级工程,六连圩、联建圩、红星圩、新连圩、沈公圩等灌区续建工程;加快谋划花桥镇灌区综合治理工程等灌区工程前期工作。
深入开展工业节水。通过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节水计划考核等措施,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进工业循环用水、串联用水和回用水系统建设,提高重复用水利用率;加强用水大户监督管理,建立重点用水单位监控清单,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和考核。
加强生活与服务行业节水,鼓励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损率;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节水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使用城区生活节水器具;新建宾馆、学校、居民区、公共建筑等建设项目,应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和再生水利用设施;提高全区供排水、排涝、雨水收集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广泛宣传生活节水。
(二)提升水资源合理配置
按照“总量控制、行业统筹”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用水需求,统筹调配各种水源,优化供水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推进六连圩、花桥镇、中部丘陵区水系连通工程,谋划和平撇洪沟水系连通工程等前期工作。充分挖掘现有工程供水潜力,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谋划中小型水库联合调度等相关研究。
推进农业灌溉供水相关工程建设,包括1)骨干蓄水塘坝建设及塘坝清淤扩容,区内进水闸、节制闸建设;2)提水灌溉站新建及改扩建等相关提水工程建设;3)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4)区内旱情信息和采集系统建设。推进重大水资源配置相关工程建设,包括1)湾沚区县城引水工程建设;2)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区、各类灌区水利血防工程、水产养殖业节水减污示范工程、畜禽养殖业节水减污示范工程、优质蔬菜基地与农业节水园及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农业节水宣传教育与技术推广培训等农业节水重点工程建设;3)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等工业节水工程建设;4)雨水利用系统、雨污分流改建、再生水利用工程、雨洪资源利用示范工程及中水回用示范工程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建设。
(三)加快城乡饮水工程提档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