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芜湖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三)构建清洁能源体系

  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科学规划布局电力、燃气等能源基础设施,重点推进芜湖LNG内河接收(转运)站、配套输气管网及LNG加注站等项目建设;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新、改、扩建耗煤项目严格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优化配电网线路、变电站布局,加快构建以超特高压为枢纽、220千伏电网为骨干的枢纽型电网,全面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电能替代,升级改造老旧小区配电设施,加强电网薄弱环节改造,着力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强化煤炭利用管理。全面建立煤炭清洁利用体系,加强煤炭运输、存储、加工、燃烧、排放等环节的清洁管理;积极推广使用洗选后燃煤,燃煤锅炉和窑炉应使用低硫煤、洗后动力煤或固硫型煤;全面落实煤质管理和燃煤技术标准,巩固散煤治理成果。

  提高园区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工业园区能源替代利用与资源共享,进一步推进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开发区等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加快推进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充分利用园区内工厂余热、焦炉煤气等清洁低碳能源,加强分质与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形成清洁低碳高效产业链。

  构建清洁能源体系。系统提升清洁低碳能源比例,持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积极推进陶瓷、玻璃、铸造等行业天然气替代煤气化工程,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加快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城镇燃气管网建设,构建互联互通一体化天然气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提升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加氢站建设,推进氢能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强风电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有序推进分散式风电开发;鼓励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支持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等。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有效控制能源消费增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发推广节能高效技术和产品,实现重点用能行业、设备节能标准全覆盖;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和民用、农村、公共机构六大重点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提高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绿”打造,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通过设备改造、整体优化等技术措施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四)增加生态系统碳汇

  增加林业系统碳汇。充分发挥芜湖“国家森林城市”的突出优势,强调林业碳增汇的优先地位,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着力增加森林碳汇;巩固增绿增效工程建设成果,切实开展“四旁四边四创”造林绿化,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实施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加强公益林建设和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合理配置造林树种和造林密度,全面提高单位面积林地蓄积量和综合效益;延长林业产业链,推进木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林业产业碳排放强度;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全面推进芜湖市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

  增加湿地系统碳汇。以长江流域为重点,开展湿地自然恢复。全面完成安徽南陵奎湖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修复保护项目,高水平建设竹丝湖湿地自然公园、外龙窝湖湿地自然公园,逐步扩大受保护湿地面积,进一步提升湿地保护率;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增强湿地储碳能力,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碳平衡。

  增加园林绿地碳汇。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编制落实城市绿地规划,完成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中心公园建设;以交通干线两侧宜林地段绿色建设为依托,建设干道绿色生态体系,促进沿线及周边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序时推进芜湖轨道交通一、二号线景观绿化提升工作;大力发展城市立体绿化,利用屋顶、墙体、立交桥、大型车库立面等,建立立体园林绿地。

  (五)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全面推进绿色建设。推行绿色施工方式,推广节能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强新建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到2025年,培育5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达30%以上;以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为重点,结合老城改造、小区出新等同步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化改造;积极引导智慧、健康、超低能耗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综合应用,打造一批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全面推进和深化“国家公交都市”和“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建设,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线路的融合衔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以常规公交、出租车多种方式相互补充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公交枢纽、综合公交停保场、首末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降低乘客乘坐公交车的出行时间,提升绿色公交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扩大慢行交通覆盖范围,探索电子围栏、扫码租车、融入“一卡通”等新功能。

  推行绿色消费方式。大力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县市区、开发区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推广节能、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和节能节水产品的应用,逐步将绿色采购制度扩展至国有企业,到2025年,全市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绿色产品达30%以上;鼓励宾馆、饭店、景区推出绿色旅游、绿色消费措施,减少一次性用品、餐具使用;提倡低碳餐饮,坚决抵制餐饮浪费行为,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开展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统计,定期发布城市和行业绿色消费报告,严厉打击虚标绿色产品行为。

  专栏2应对气候变化工程

  推进区域碳排放达峰。编制芜湖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芜湖市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推动产业、能源低碳发展。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加快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芜湖LNG内河接收(转运)站、配套输气管网及LNG加注站、弋江区光伏电站等项目建设。

  增强碳汇能力建设。实施安徽南陵奎湖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修复保护工程、外龙窝湖湿地自然公园建设工程,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及2号线一期(未实施路段)绿化提升工程、经开区北区中心公园建设进程。

  五、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协同治理大气污染

  1. 坚持PM2.5和O3协同控制

  持续推进VOCs治理攻坚。重点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善“源头—过程—末端”的治理模式,动态更新VOCs污染源清单数据库;分类实施原材料绿色化替代,大力推进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推动企业实施生产过程密闭化、连续化、自动化技术改造,强化生产工艺环节的有机废气收集;组织企业对现有VOCs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开展自查,进一步深化末端治理设施提档升级;鼓励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地制宜建设涉VOCs“绿岛”项目,实现VOCs集中高效处理;加快推进VOCs组分自动监测站建设,开展臭氧前体物监测和臭氧来源解析,深入研究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作用机理,形成污染动态溯源基础能力;持续提升VOCs监测管控能力水平,有序推进涉VOCs重点排污单位完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

  实施重点行业NOx等污染物深度治理。推广重点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逐步开展高效脱硝设施安装,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加快推进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实现污染排放全面达标、全过程精细化监管;完成建成区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淘汰不能稳定达标(特排标准)的生物质锅炉和非生物质专用锅炉;加大各工业园区综合整治力度,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对标先进企业,从生产工艺、产能规模、燃料类型、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同步推进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和企业升级改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