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来安县“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

  24

  25

  26

  27 水口万亩荷塘景区

  三城万亩荷花园

  池杉湖湿地田园综合体

  东部风情廊道建设项目 水口

  汊河

  雷官

  东部 景区

  创新休闲

  创新休闲

  产旅融合 重大

  重大

  重大

  重大 2023-2025

  2021-2023

  2021-2023

  2021-2023

  二、重点工程

  (一)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

  高水平建成县文化艺术中心,加快推进县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服务中心、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后续管养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强化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保障力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业务骨干,力争每村配有1个村级文化协管员。推进“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数字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建设,不断丰富线上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推广线上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县级文化艺术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达100%。新建1个城市图书阅读点,县文化馆力争达一级馆标准;所有乡镇文化站达到等级站水平。丰富高质量公共文化供给。提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推动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围绕“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智慧文旅”、数字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建设,推广普及线上文化活动,加大线上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各类培训,培养文化业务骨干,提升文化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个村级文化协管员全覆盖,加强文化志愿者品牌团队建设。深化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强化公共文化机构联通合作。加强种类公共文化场馆际间联动和服务联通。推动舞台艺术、展览策划、美术创作和群文创作等合作交流。实施“文化+”业态培育。开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以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为抓手,提高城市公共文化品质。

  (二)乡风文明的人文乡村建设工程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大讲堂开展宣讲活动,公益电影服务乡村振兴活动,宣扬新风新事,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铺张浪费、封建迷信、薄养厚葬等不良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深入挖掘发展乡贤文化,引导乡贤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营造见贤思齐、崇贤向善良好道德风气,带动文明乡风,传承传统美德。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让老百姓记住乡愁、留住乡韵,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乡村文化形态。合理布局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农科大集和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农民业余生活,娱乐农民身心,陶冶农民情操。

  (三)广播影视服务提升工程

  推进公益电影服务乡村振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服务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的配套工作,同时也是增强基层文化自信和宣传惠农、惠民的重要途径,是仪式感强、提升百姓凝聚力、传递正能量重要抓手。围绕深化订片机制、推进标准化放映,拓宽思路不断创新推进公益电影服务乡村振兴。加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做好应急广播制度上墙工作,组织各乡镇使用人员培训。完成与省、市应急广播平台的测试对接,终端在线率达到90%以上,在县、镇(乡)、村三级播发信息,发挥城乡疫情防控、冬季消防、社保征收等宣传作用,成为县各级党委、政府信息发送和政策宣传的主阵地。加强广播电视播出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检查工作,完成县融媒体中心及安广网络来安分公司整改工作,确保所有新闻广播安全播出,无安全事故。持续做好打击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整治工作。开展打击非法卫星联合检查行动,重点排查全县范围内电器商城、五金商铺等场所,大力查处销售“黑窝点”“私装点”,坚决堵住非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流通渠道,做好我县“无小耳朵乡镇”“无小耳朵社区”整治创建工作。

  (四)“文化+”旅游建设工程

  促进来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借鉴和引进区内外各种文化娱乐形式,形成参与性强、类型齐全、管理规范、文化档次高、服务功能完善的文化休闲娱乐体系。

  树立特色文化品牌。发掘和整合来安历史、民俗和民间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娱乐的精品项目。加强地方民俗节庆娱乐活动项目的开发,培育具有鲜明来安地方文化特色、能够产生地区效应的系列节庆旅游品牌,优化仰山“桃文化”旅游节、永阳“花灯节”和池杉湖“观鸟周”等地域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进一步探索新方向,打造文创旅游新亮点,力求实现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共同繁荣。建设文化休闲设施。加快来安大剧院、来安文化馆、来安图书馆建设,对艺术馆、演艺厅和其他各类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开发多种形式旅游文化载体。同时加大对于乡村文化休闲设施建设投入,建设一批个性突出、地方特色浓郁的乡村文化站和乡村书屋。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企业及商品。建设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创商品生产基地,不断开发新产品,打造名牌,提高旅游文创产业综合效益。加快文具小镇建设,对目前已具有较大规模的文化企业进行产品提升,如:创源文化、图强文具等,加大旅游与现有文化商品的融合,开发具有来安旅游特色的文创产品,同时积极参加线上和线下的旅游商品展销活动,打出来安文创产品的知名度。打造一台高水平文艺演出。整合来安现有文艺演出资源,开发综合性舞台演出娱乐节目,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丰富来安夜间娱乐产品。深挖舜帝躬耕文化,打造“印象来安”文艺演出。推进非遗进景区进基层。推进《洪山戏》、《秧歌灯》、《手狮灯》和《白曲》等安徽省非遗特色民间文化演出进景区、乡镇、农家乐,组织定期不定期地演出,引导旅行社组织旅游团队观看。

  (五)文化遗产传承与文物保护工程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古文物、文化遗迹和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推进县博物馆及相应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加强半塔保卫战旧址、中共中央中原局及江北指挥部旧址、新四军二师师部旧址等保护建设,促进红色文化协同发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机制,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加强秧歌灯、洪山戏等省级非遗传承保护,力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达到10项、代表性传承人总数达到15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传习所)达到2个,建设1个非遗传习基地,促进非遗活态传承与研究。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加强非遗宣传推广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县级文物管理机构设置,建立常态化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体系;进一步强化对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完善文物资料档案整理和保护标志建设,增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着重推进文物保护“四有”工作、项目建设、安保提升、法规建设、“文保+”成果利用等重点工程;加强对重点文物的保护维修。启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项目储备计划,统筹推进不可移动文物的维修与保养,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加强文物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实际需求5年内配齐配全县级文物所专业人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