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数字化陈展手段和个性化导航服务,努力实现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资源与展示的整合,实现博物馆资源的城乡共享。
(二)培育乡村特色文化节庆
1、传承发展民俗文化节庆
(1)举办乡村特色文化节
传承迎神节 、闹元宵、春节等传统民俗节庆,结合当地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展销、戏曲表演等活动。同时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组织举办踏春赏花节、登山采茶节、荷塘文化节、亲水避暑节、中秋登月节、百果采摘节、农家美食节等乡村风情文化节。
支持乡镇举办登山比赛、火炬接力赛、山地马拉松暨浙江省美丽乡村路跑系列赛、自行车公路爬坡赛、“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庆元廊桥国际多日赛等大型体育赛事乡村体育赛事。
(2)引导开展“乡村春晚”
充分发挥首批丽水市“乡村春晚”示范县优势,大力开展以农村为主体、农民唱主角的“乡村春晚”,形成“村村有春晚、台台有特色”的良好局面。利用“月山春晚”品牌的辐射效应,积极构建平台,实施特殊群体文化关怀工程,重点开展针对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的“春风行动计划”。
(3)保护延续少数民族文化节庆
保护延续畲族三月三等少数民族文化节庆,努力提升“一村一品”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庆元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打造道岗村(道岗村自然村)、同源村(西演村自然村)、东西村(东西村、大坑村自然村)、李村村、山根村、蔡段村(蔡段村自然村)、库山村(库山村自然村)、茶园村(龙井面村自然村)9个富有少数民族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精品特色村寨。
(4)推进“情系海西”文化走亲活动
持续开展浙闽边际“文化走亲”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走亲活动。整合盘活地域文化资源,推进海西文化交流。
2、扩大节庆文化品牌影响力
在开展送文化下乡、乡镇风情农事节、全民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的同时,围绕“中国香菇城”、“中国廊桥之乡”两张名片,继续举办具有县域特色的庆元香菇文化节、香菇始祖吴三公朝圣活动,扩大节庆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二) 重点培育文化队伍
1、培育新一代文化人员
(1)建立专业文体人才培养机制
培育年轻乡镇文化人员,改善文化人员年龄构架。加强在职干部职工的培养、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
(2)培育优秀馆办文体团队
分批、分层、分类对业余群众文体骨干进行全面培训,将文化辅导员、文化志愿者纳入培训计划。
2、强化文化站服务职能
(1)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全面了解群众需求,建立“菜单式”“订制式”等服务机制。组织开展好送戏、送图书、送电影、送展览讲座等送文化下乡工作,为农民群众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
(2)强化综合职能
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的同时,协助配合各职能单位,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文物监察、文化市场监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等工作。
3、建设乡村群众文化队伍
(1)推广“菇星璀璨”免费培训项目
不定期在各乡镇文化中心站集中举办文化技能培训班,同时深入各乡镇、村,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送去零距离的指导服务。
(2)组织群众文化队伍
鼓励壮大乡村“天天乐”广场舞队伍,组织同类别的文化队伍之间开展乡村文化队伍表演评比大赛。鼓励引导乡村组织多类型(如鼓乐、戏曲等)群众文化队伍,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提升乡村文化生活质量。
第四章 治理有效
一、振兴目标
打造四治融合、平安和谐的善治乡村。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
1、积极推进村党组织、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交叉任职
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大幅度提高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中的党员比例。全面落实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各项事务的领导权,建立健全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主导决策的机制。
2、大力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积极推行党支部“B(标准)+T(特色)+N(若干任务)”内容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三级申报、考核验收、分星授牌”,深入推进新一轮“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继续深化党建示范带建设,每个乡镇(街道)每年至少打造1条党建示范带,并按照“深化一批、提升一档”的要求,打造2-3个特色鲜明的标杆支部。
3、抓严支部“堡垒指数”和底线管理
每年按照5%的比例排摸一批后进党组织,实行“一名县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一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包村负责、一个部门或企业结对帮扶、一名第一书记进驻指导”,开展“组团帮扶、包干整转”。
4、强化农村新领域新业态及群团组织阵地建设
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依托各类园区、特色小镇、创客聚集地等,因地制宜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对产业发达的乡村,依托专业合作组织、商会、产业链等设立行业性党组织。采取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单位等联合共建的方式,大力推进党建联盟建设。深化群团组织改革,着力推进农村共青团、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基层群团组织阵地。
(二)强化基层党员队伍建设
1、推进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深入实施农村“领雁行动”,优化提升农村基层带头人队伍,加大从农村产业链、人才链、组织链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力度,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和统筹管理。
继续推行统分结合的培训模式,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集中轮训,选拔培养一批兴村(治社)名师。深入实施后备干部“雏雁计划”,每村确定培养2名左右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
强化村干部实绩考评,推行“扛旗攻坚、干事赛跑”机制,通过县乡党委点题、干部扛旗攻坚、一线比拼赛跑,浓厚干事创业氛围。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各级兴村(治社)名师、优秀村书记与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后进村书记结对帮扶全覆盖,通过老带新、强带弱,强基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2、培育乡村组织振兴骨干力量
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这个“基础中的基础”,继续加大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和高知识群体等重点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实现每个村都有35岁以下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