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能源消费约束机制。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在深化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约束要求的同时,把全区“十四五”能源消耗总量目标分解落实到开发区、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开发区、各部门要把能耗总量控制目标纳入本开发区、本部门“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各重点用能单位要将节能及能耗总量控制工作作为日常管理重点内容,明确节能要求和任务。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健全考核指标体系,把能源消耗总量目标作为节能考核目标和部门节能工作评价重要内容。制定完善节能目标考核评价和行政问责制度。
(三)创新驱动,主动实施“双碳战略”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方向,打造“碳中和示范区”模板;加快推动交通节能;积极开展建筑节能,有效促进办公楼宇、高端民宿等建筑能效提升;开展低碳绿色消费场景构建,推广低能耗、零排放技术。
1.打造推广“碳中和示范区”模板。充分利用古堰画乡区域作为“能源领域碳中和示范样板区”的契机,寻求探索“低碳+生态经济”的创新发展道路,以点带面,塑造“低碳+生态”城市品牌。以生态绿色为中心,集成区域多种能源,形成“水电领跑、风光助力、多元协调”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强化“源网荷储”灵活互动,实现“古堰画乡”清洁能源自平衡,助力能源领域碳中和示范样板区建设。以客户为中心,引领推动全社会能源变革,提供能源供给与消费主链条一站式服务,充电设施、能效管理、用能提质增效、能源交易、金融服务各领域百花齐放,能源服务更加开放、共享和智慧,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低碳+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模式。
2.探索发展区域性“虚拟电厂”。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扩大公共建筑、工业企业电力需求响应范围,探索居民用户参与模式,建立25万千瓦电力需求响应库。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建设的泛在电力物联网为契机,探索发展具有莲都特色的区域性“虚拟电厂”。以丽水绿色能源“虚拟电厂”为基础,将区内大型楼宇、小水电站、柔性用电企业、储能项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进行数字化改造,利用光纤、北斗通信等新技术,将全域电源、电荷、储能聚合成一个可控集合体。根据大电网运行需求和自身情况主动调节,实现“需求弹性,供需协同”,让社会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优化,为电网安全运行和清洁能源消纳提供更好保障,达到降低能源消耗水平,推动“双碳战略”落地。
3.探索开发区(园区)综合能源服务。以绿色、智慧、安全为目标,围绕园区内能源、交通、建筑等多领域,开展多能流综合规划、多元互动、协调控制与智能调度等园区能源综合提升,有效保障园区用户用热、用电、用气等多元需求。优化匹配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比重,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搭建园区智慧能源管理服务平台,高效串联智慧电厂、柔性电网、工业用户、充电设施、综合供能站、智慧杆塔等多种能源供需环节,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用能成本,实现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浙江莲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在2024年将进行循环化改造,以提升园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深化节能降碳改造,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幅降低二氧化碳、固体废物、废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4.鼓励产城融合发展新区综合能源服务。围绕医院、酒店、大型公建等冷热需求大的用户建设城市综合能源服务基地。采用天然气、光伏、地热、生物质等能源形式实现源端清洁替代,通过电代油、电代煤等实现用端电能替代;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冷热电三联供、燃料电池、P2G、储热/储冷/储气/储电、充电桩等能源系统各类元素深度融合互动;升级能源网络设施,实现能源调度、数据共享、能源交易、应用接口、集中展示等功能;以用户为中心,激发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形成城市能源商业生态系统。
5.力争落地未来社区综合能源服务试点。依托未来社区低碳场景构建,探索生态绿色城乡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创新能源互联网、微电网技术利用、推广近零能耗建筑、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储能”的供电系统、“热泵+蓄冷储热”的集中供热(冷)系统,优化社区智慧电网、气网、水网和热网布局,打造海绵社区和节水社区,完善社区垃圾分类体系,搭建社区综合能源资源智慧服务平台,引入综合能源服务商。到2025年力争打造1个以上社区型综合能源服务试点。
6.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全区新建建筑实现二星级绿色建筑全覆盖,其中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全覆盖,鼓励其他民用建筑按照三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进行建设。到2025年,实现三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以上。依托未来社区等建设,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示范,加快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建设,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地源水源热泵应用,加快构建建筑能耗监测和节能运行监管体系。
7.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变革。鼓励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鼓励绿色出行。扩大天然气利用,提高居民管道天然气覆盖率和天然气居民用户普及率,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开展以天然气分布式为核心的综合能源服务。加大节能型家用电器推广力度,逐步淘汰高耗能产品。
(四)精细管理,优化能源治理机制
推进能源体制革命,构建大能源治理体系,深化落实能源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建立健全能源绿色发展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强能源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1.构建数字化能源治理体系。构建实现全区能源信息互联互通以及支撑政府、企业、公众等的互动、共享、应用的数字能源管理决策平台,实现能源统计分析、能源运行监测、能源规划与项目管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用能权确权登记、节能监察、油气管道保护等综合能源管理,推进用户侧电力、热力、天然气等多种能源形式互联互通。以数字能源管理决策平台为抓手,全面提升能源依法治理和数字治理水平,构建规划、建设、运行、监管全过程全方位的大能源治理体系,实现能源治理能力现代化。
2.提升能源体系治理水平。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和放管结合、服务导向的能源管理体系是促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配合建设用能权交易平台,推广市级重点用能企业核定配额使用、新增量有偿申购、超限额差别收费制度,健全完善差别化、市场化、精细化的用能配置、交易、价格机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实现能源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能源领域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划定政府、市场、企业权限边界,建立能源市场主体评价制度,更好的加强能源行业监管。
3.提高能源应急保障能力。强化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完善应急储备和设施体系。建立健全地方、大用户两级天然气储备调峰体系,加快应急保障设施建设,探索储气、调峰服务和调峰气量市场化定价方式,落实天然气应急储备。加强能源应急管理,借助大数据支撑和智能监控,完善运行风险发现机制和处理模型,提升运行风险监测能力和控制能力。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完善各重点行业专项应急预案,探索制定能源综合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综合能力。加强能源应急机制和专业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和应急演练,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