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舟山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突破发展其他新材料产业领域。选择性突破航空材料、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氢燃料电池材料、光电信息新材料等其他新材料产业领域,积极拓展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域。

  (三)5大主导产业

  1.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

  围绕本岛北部、六横、岱山三大核心集聚区块,坚持以“壮龙头、强配套、提能级,显特色”为原则,推动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至2025年,实现船舶与临港装备产业产值300亿元。

  企业整合重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对船舶工业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对于产品相对低端、研发创新能力不强、经营困难的船舶企业,鼓励通过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债务重组、兼并重组等市场化手段分类加以处置;总结船舶修造企业资源整合经验,招引央企名企参与船企兼并重组,加快不良船企市场出清,盘活土地、岸线、海域等资源,为全市产业转型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全面引领产品链价值链升级。大力培育和打造船舶修造行业龙头企业,鼓励重点船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支持骨干造船企业探索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提升船企产能效率和效益,提高我市船舶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重点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推动向节能环保三大主力船型、中小型气体运输及加注船(LNG、LPG、VLEC)、特种船舶等高端船舶产品方向以及浮式储卸装置、海工辅助船、深海养殖装备、水下机器人等临港装备方向发展;结合舟山“海上氢岛”建设,紧抓船舶动力转型带来新一轮产业发展窗口期,谋划引进发展船用氢燃料电池制造、氢燃料船舶建造、船舶氢燃料电池系统改造等产业项目;围绕船舶修造产业链,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船舶电力推进系统、通导与智能系统及设备、船舶电子等船舶配套产业;引导企业抓住甬舟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契机,发展大型钢结构等非船业务;不断完善船舶设计、融资租赁等产业链环节,推进产业数字化,促进产业链横向融合、纵向延伸和高端延伸。

  绿色技艺革新建设世界级修船基地。鼓励修船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工艺革新,重点推广超高压水除锈、水雾砂除锈等新型绿色修船装备和工艺,鼓励企业探索研发坞修机器人、自动化喷漆装备、激光除锈装备、爬壁式除锈机器人等技术方案;结合“5G+智慧船舶修造”,积极推动5G+AR远程检验技术、5G+无人机近观检验技术等技术研发,探索基于船舶智慧维护的5G+AR辅助生产应用;持续引领修船工艺变革,逐步推广耐蚀钢、新型复合材料,以及水性漆、高固体分等涂料在修船行业中的应用,鼓励开展代表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的邮轮、特种船等相关船舶修理业务;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为引领,深入实施绿色修船企业规范标准,树立“舟山绿色修船”品牌,打造国际绿色修船产业基地。

  2.水产品精深加工与海洋生物产业

  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品牌响亮、配套完备、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生态系统,进一步拓展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生物产业,努力把舟山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产业基地。至2025年,实现水产品精深加与海洋生物产业工业产值200亿元。

  引导水产品加工精深化发展。围绕水产品精深加工提升,推动海洋生物加工产品精细化多样化,重点推动冻品定制化、休闲食品品牌化、海洋生物高值化方向发展,提升精深加工比例和产品附加值。拓展高端冷链水产品加工领域、军民共享食品、航空特色食品、海洋休闲食品领域。不断扩大远洋原料的加工份额,研发远洋资源类新产品,拓展加工种类,特别是以金枪鱼、鲱鱼、鲭鱼等的深加工产品。积极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至2025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的精深加工率达到65%以上。

  培育发展海洋生物产业。重点拓展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化妆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等产业方向。重点开发高纯度DHA鱼油、单不饱和酸系列等降血糖、降血脂、增加骨密度等海洋功能食品;开展以药字号为目标的海洋药物研发,重点开发海洋酶类、多(寡)肽类、多糖类等药物;鼓励研发海洋生物多糖、胶原蛋白,以及医用敷料、创伤修复等海洋生物医用材料;鼓励开发具备延缓机体衰老、促进弹性蛋白合成、修护受损肌肤功能的各类海洋护肤产品;择机突破海洋生物饲料、海洋功能肥料、海洋生物源农药等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农用制品,推进海洋生物产业链延伸。

  引导企业集群化发展。着力建设三大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块。一是远洋一体化融合发展区块。依托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突出“海洋健康+”,政策引导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健康食品、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制造等企业集聚,打造多链条、高融合的新型产业生态圈;二是展茅-螺门绿色加工集群化发展区块。引导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命健康等企业集聚,打造现代化绿色水产加工集聚区。三是特色化产业发展区块。依托“国际水产城”、“嵊泗贻贝”养殖加工基地、岱山水产加工基地等重要节点,重点围绕海洋特色食品,建设各具特色的加工版块。

  3.海洋电子信息产业

  依托“智慧海洋”舟山试点示范创建工程,规划建设小干岛海洋电子信息总部基地,依托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科创园区块和海洋产业集聚区两大核心板块,同时积极促进各县(区)重点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发展,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一总两核多点”的发展格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装备深度结合,建立以智慧海洋应用场景延伸带动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模式。至2025年,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以上。

  重点发展海洋通讯及海洋感知设备制造。抓住智慧海洋试点示范机遇,大力发展海洋通讯设备、海洋感知设备和高端海洋仪器设备制造业。大力发展以海洋卫星通信终端、岸端传输设备、光纤光缆、中继器等代表的海洋通讯设备制造业;鼓励发展各类海上雷达、声呐仪器、浮标、潜标以及各类涉海高端传感器等为代表的海洋感知装备的研发、设计、加工及海洋试验等产业,配套发展以提供海洋感知数据、设备运营维护保障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洋感知装备产业基地和综合服务保障基地。

  引导发展海洋智能装备制造。充分发挥舟山发展海洋智能装备制造的良好条件,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装备深度结合,开展海洋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研究,抢占深海装备产业发展先机。重点发展大型海上观测平台、智能深水网箱、水面无人艇(USV)及无人船、水下机器人(AUV)、无人机等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无人平台,开发深海环境监测设备、水下取样设备等高、精、尖类产品,打造国内重要的海洋智能装备研发、试验、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基地。培育发展船舶电子与海洋电子元器件。推动船舶装备产业链垂直发展,重点发展船舶导航设备、通讯设备、操舵系统、控制系统等船舶电子产品,提升船舶海洋工程电子设备研发制造水平;围绕“智慧海洋”工程装备及应用方向,积极发展海洋电子半导体、LED等海洋电子元器件,在专业芯片设计、电容电阻等方向,形成快速生产制造及设计开发能力,强化产业链的下游支撑。

  4.清洁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风能、潮流能等海洋能源,积极发展太阳能、氢能、LNG等清洁能源产业,建设一批清洁能源利用示范项目。联动开展清洁能源装备研发创新、制造和应用、示范,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至2025年,实现清洁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产值100亿元,建设成为全国特色清洁能源制造与应用示范基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