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舟山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4.增量与提质并举,舟山力争实现临港先进制造新跨越。“十四五”是我市“做大总量”与“质效提升”并举,实现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裂变期、重构期和跨越期。也是聚力打造绿色石化和船舶海工、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现代渔业等标志性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现代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优势的战略机遇期。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引领的新一轮产业革命进入大规模应用期,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布局与舟山港口岸线资源、海洋海岛资源、现有产业基础等优势的充分耦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全市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塑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三)挑战与机遇

  1.三大挑战

  全球制造业产业链重构的挑战。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持续、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制造业也面临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乃至断裂的严峻考验。舟山制造业外向型程度高,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船舶、石化等制造业具有强周期属性,极易受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因素影响,对本地临港产业发展、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同时,企业普遍处长价值链低端,产业附加值低,缺乏龙头企业,缺乏终端型产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挑战。目前,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正发生显著变化,资源条件与区位优势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明显下降。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水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通过相对简单的资源整合、要素配置、规模扩张以谋求发展的产业供给模式难以持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不多,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数字化转型不足,全市面临着传统产业受制于创新能力不强、数字化转型不足而导致转型升级受阻的挑战。

  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带来新挑战。“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关键期,也是重要窗口期,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政策将面临新的调整。而我市原有用能基数较小,绿色石化及新材料产业又将是引领“十四五”舟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绿色石化基地及整合提升区块的推进建设,客观上使得全市土地、岸线、海域等要素资源保障承压,尤其是能耗指标和VOC等污染物排放指标等。同时也将对环保基础设施保障,陆海统筹的环境监管体系配套,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提出新的挑战。

  2.三大机遇

  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前,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石化产业高技术含量和高端产品的国内供应严重不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绿色石化及新材料是“十四五”拉动舟山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将占制造业总产值的65%以上,对全市制造业增长贡献率将在80%以上。以绿色石化基地为核心,依托整合提升区块,围绕我国石化新材料“四基”薄弱环节补链延链强链,为舟山制造业发展提供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产业重组升级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战略机遇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在新技术、新经济、新模式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积极向智慧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务制造方向转型提供良好发展机遇;新一轮技术革新与舟山的区位条件、港口岸线、海洋海岛资源等优势的充分耦合,为舟山在智慧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洋电子、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巨大发展机遇。

  借助区域经济一体化引领舟山制造业协同发展与能级提升的机遇期。长三角一体化、全省“四大”建设和甬舟一体化等战略的加快推进,为舟山制造业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价值链,实现横向产业布局协同和纵向产业链之间的协作带来了新机遇。新时期找准舟山在长三角的地位,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通过建立甬舟一体化示范区,探索建立沪舟产业协作示范区,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优势制造业分工协作、共享红利补齐科技短板,为舟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强大助推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海洋经济为特色,以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为引领,遵循五大新发展理念,贯彻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和舟山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的基本要求,坚定制造业强市理念,坚持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提升并举,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坚持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联动,着力打造“1+5+X”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努力把舟山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制造模式新、产业集群优、品牌影响大、具有海洋特色的制造强市。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集群发展。把现代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建链、延链、强链”为基本要求,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推进产业基础再造,着力提升重点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走集群协作的发展道路。

  坚持智能制造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化为引领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未来产业发展培育,加快集聚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融合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领域的深度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渗透融合、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互动融合、军民深度融合,推动由各产业环节单兵突进的发展方式向产业间相互渗透共同促进的融合式发展转变。

  坚持开放合作带动。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和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机遇,深度开展国内、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加快开拓两个市场,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协同共促,提升舟山制造业国际国内竞争力。

  坚持绿色安全发展。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全市制造业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着力推动安全生产和行业管理工作相结合,不断提升制造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发展目标

  一是规模实力显著增强。工业经济规模快速扩大,成为全市第一大产业,工业增长质量稳步提升,投资效益明显改善。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力争突破4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8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100亿元以上。

  二是结构质量显著优化。重点产业实现大幅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较快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海洋经济特色明显的制造业产业体系。至2025年,全市海洋特色制造业占比达到9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0%以上。

  三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石化新材料科创高地、海洋电子信息科创高地、海洋生物科创高地、海洋智能制造科创高地。至2025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7%,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速15%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达到5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打造形成6个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7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