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坚持整体统筹。无论是业务办理还是数据管理,按照自然资源对象是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充分分析自然资源对象的基本关系和管理逻辑,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体系和业务协同体系,确保信息化建设有序、协调、互补,保证其完整性和统一性。
5.坚持开放共享。坚持政务信息开放共享为原则,不开放共享为例外,按照共享对象和应用需求的不同制定统一标准,明确获取渠道,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开展专题研究,鼓励和引导政务资源信息社会化开发利用。
6.坚持安全可控。充分利用安全态势感知、区块链等相关技术,严格执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制度,构建自主可控的自然资源信息安全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管理运维体系,妥善处理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的关系,整体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三、 建设目标与任务
(一)建设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网络强国战略部署,在省市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下,依托“舟山大脑”,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三维仿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发挥舟山市陆海统筹的区位优势,建成以“一朵云”、“一张图”、“一个平台”为支撑,面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政务服务、综合监管、防灾减灾、决策分析为核心的舟山市自然资源应用体系,全面融合“一码管一空间”的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的核心理念,全面增强自然资源动态监测、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智能监管、防灾减灾及科学决策能力,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慧化水平,助力提升“两统一”履职能力,推动建设“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为舟山市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和“舟山大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局内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不断的完善、优化和创新,建设形成舟山市自然资源“一朵云”、“一张图”、“一平台”、“五大应用体系”。融入“一码管一空间”的数字化改革理念,对内建立“一码管空间”的业务链,以“码”构链、迭代深化,对外构建以“码”关联的多元主体融合共治新格局,打造具有舟山特色的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体系,加快治理理念、机制、工具、手段、方法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推进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从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跨越,实现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
1.一朵云:健全安全可靠的自然资源网络运行环境。
依托于舟山政务云,形成全市统一的自然资源网络环境,包括政务外网,政务内网,业务专网,以及互联网,为业务流转和系统连接建立“高速公路”;建立舟山市自然资源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网络环境的运行监控和应用层面的安全防护,从而建成安全可靠、方便高效的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体系。
2.一张图:建成三维立体的自然资源“一张图”。
(1)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的行使,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下整合、集成、规范、扩展现有的基础测绘、规划、土地、地质、矿产、海洋、林业、农业、水利等基础数据,坚持海陆一体,构建地上地下、陆海相连、二三维一体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一张图”。
(2)通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技术机制建立分布式分工维护、有机集成、统一服务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机制,建立与省厅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推动省厅数据“回家”,市级数据汇交推送至省厅,形成数据流闭环,保障数据内容丰富、准确权威、动态鲜活,实现数据全面汇聚、融合、联通,促进信息互通共享。
(3)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自然资源数据治理体系,持续对市级空间数据进行清理、规范(主要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归集整合的空间数据),不断提高“一张图”数据的真实性、现势性和一致性。明确数据归集主体责任,完善数据更新机制。定期开展数据质量巡检,将数据质量责任压实到数源部门,并利用数据相互印证的方法,提升数据质量。实现海陆数据集中管理,统一共享,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4)逐步推进地上地下、陆地海洋全空间三维实景数据的管理与应用,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更直观、更精准的数据支撑。
3.一平台:形成功能完善的舟山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围绕省委数字化改革“1+5+2”总体架构,按照“业务协同模型”和“数据共享模型”两大模型,遵循系统分析V字开发方法持续迭代,围绕“数字国土空间”建设要求,迭代深化以“国土空间一个仓、三维立体一张图、场景支撑一个箱、归集共享一条链、智慧赋能N应用”为主线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新体系,打造“数字国土空间”的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促进自然资源数字化管理闭环,全面赋能自然资源管理“精密智控、整体智治”。一是持续完善国土空间一个仓。补充优化已归集数据,对未归集的需求数据应归尽归,实现自然资源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为全省数字化改革提供统一的国土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建设内网版数据仓,为自然资源部门内部管理提供更加完整的数据资源和应用服务能力。二是深化三维立体一张图。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应用支撑体系,准确表达地上、地表、地下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空间关系及属性信息。三是初步建成场景支撑一个箱。加快推进平台能力构建,支撑“一码管空间”试点应用场景开发和多个协同场景全面迭代升级,初步建成功能丰富、灵活配置的“一个箱”。四是深化归集共享一条链。提升平台数据归集、治理、共享与业务协同支撑能力,充分发挥平台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作用。五是探索智慧赋能N应用。基于跨部门、跨条线、跨环节数据融合与治理,以“码”为链,强化“平台—场景—门户”的深度融合,开展面向综合决策的数据比对、知识推理、模拟预测的智慧赋能应用,为最终实现自然资源领域“整体智治”奠定基础。
四、五大应用体系:建设覆盖舟山市自然资源全业务的应用体系。
按照部、省相关要求,结合浙江省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和舟山实际情况,将应用分类体系划分为调查监测、政务服务、综合监管、防灾减灾、决策分析五类。在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摸清舟山市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使用现状,充分利用省部已经建成和将要建设的系统,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和夯实基础、急用现行的原则,稳扎稳打、分步实施,标本兼治、突出治本。对于明确使用省部统建系统的,舟山市需做好数据对接和共享,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对于确需要舟山市自建系统的,需做好详细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确保应用系统建设的顺利开展和使用。坚持“一码管一空间”理念,实现每一寸国土空间通过“空间码”贯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生态修复以及土地审批、土地供应、开发利用、土地整治、执法督察、确权登记等全环节全流程信息,全面完整、动态现势展示每一寸国土空间的数字化内涵。
五、完善标准安全运维体系,提升信息化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