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以义乌市智慧健康医疗服务平台为核心,打通医共体上下机构间的医疗资源通道和数据共享通道,开展医共体业务应用体系建设,建立医共体内部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业务上下协同、管理融合一体的新型医共体健康服务模式。升级扩展智慧健康数据中心,支撑医共体综合管理、数据共享分析与业务系统开展。完善义乌市医共体标准规范管理体系,如行政机构、费用标准、检验检查标准等,实现医共体内部标准规范统一管理。建设居民健康档案质控管理系统,结合区域电子健康档案库,实现对医共体服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质量管控与规范化管理。建立医共体医疗服务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对医疗服务利用质量和效率的监管,推进医疗综合数据分析应用,对医共体的县域及基层就诊数据(如挂号就诊、检查、住院、手术开展、业务量等)进行分析,加强医共体医疗资源的统筹使用,进一步贯通服务链,为市民提供便捷舒心的精准服务。搭建外送标本统一管理系统,实现共享检验设备,减少医共体内运营成本,解决医共体外送标本难跟踪、难监管问题。深化落实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分级诊疗信息平台,逐步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有序诊疗格局。
提升医疗健康综合服务水平。丰富健康义乌服务,拓展停车引导等精细化功能,将健康义乌APP各项功能逐渐整合到“浙里办”,实现服务一体提供。建设智慧妇幼,推进两癌筛查、儿保管理、“四术双查”管理、托幼机构管理等功能建设。建设云诊所,打造HIS、电子病历、药品管理系统、依法执业监管、医疗质量监管等,提升基层诊所医疗服务能力,规范医疗行为。加快开展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区域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以评促建、以测促用、以测促改,推进健康服务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义乌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探索医养结合智慧化建设,打造个性化医养结合信息化管理平台,精准提供便民惠民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
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的应用。围绕高带宽、低时延要求的医疗场景,加强5G技术应用创新,推动5G云诊室、5G远程会诊、5G远程查房、5G远程手术、5G移动ICU、5G救护车等医疗场景应用落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进健康医疗临床和科研大数据应用,建设AI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基于临床知识库等数据,应用医学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为医生提供实时的辅助诊断建议、规范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推荐以及实时的医学知识支持。建设医疗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医疗卫生数据资产高效融合、治理和安全管理,完善区域疾病监测与预警、区域卫生决策支持等功能,基于大数据平台开展慢病经济学分析、世界外来人口输入性传染病预测分析等应用。
共享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探索共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合作机制。积极发展智慧医疗,开展远程网络会诊、遥感超声检查和远程机器人手术等信息化治疗手段。参与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公共卫生领域合作,加快实现与长三角城市各疾控中心联网互通,即时共享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积极参与重大疫情防治及治疗方案研究工作,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3. 发展互动共享的智慧教育
完善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成覆盖义乌全市所有学校的平安校园管理平台,构建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有机衔接、智能灵活、开放共享的校园环境。通过智能物联技术连接各学校的校园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周界行为分析系统、高空瞭望系统、车辆道闸、门禁系统等,实现各学校统一开展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应急处置等工作。建设教育局可视化监管中心,通过大屏展示、电子地图、视频监控等,全面掌握全市校园情况。加快校内网络改造,扩大校园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支撑各类学习终端在校园泛在互联。加强师生智能化教学终端推广应用,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多途径为师生配备智能教学终端。
加强教育资源统一管理。优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健全智慧教育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GIS)、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学校电子设备、课桌、教学用具等硬件设施信息的采集、集成和管理,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大力发展教育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探索以数据指导教育变革的模式与机制,实现区域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打造智慧教育一体化基础平台,通过数据汇聚与应用集成,提供教育决策分析能力;建设教育数据仓库,结合教育业务应用需求,构建教育系列相关主题库;搭建义乌教育生态圈,重点建设应用超市,为第三方应用服务商提供一站式、规范的、标准化的服务;建设教育管理与教育推送的数据应用,制定教育数据标准,提供问题诊断和分析,实现基于大数据服务的教育新驱动。构建“互联网+义务教育”,打造精准教学诊断系统,完善“同步课堂”,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和精准教学能力的建设,提升义乌教育水平,推进义乌特色的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实验区建设。围绕教育资源均衡,提升教育决策支持能力,以空间规划信息为基础,综合叠加人口、土地、房屋等专题数据,围绕学校布局规划、基建项目管理、招生入学预警、学区地图展现等核心业务,构建多领域、全周期、场景化的协同应用,整体提升教育决策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深化教育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辅导班的监管,利用互联网、前端感知设备,完成校外培训机构的摸排、整改、审批、学科类培训备案、社会监督等工作。依托平台受理群众投诉,切实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校外培训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方便群众了解相关信息,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4. 打造安全便民的智慧社区
提升社区治安防控水平。建设智慧安防小区平台,集成电子周界、人员出入管理、车辆出入管理、智慧门禁、视频监控、RFID非机动车管理、消防管理、疫情防控等,通过对出入人员、车辆、安全设施等的监控管理,实现门禁控制、图像监控、报警联动、人脸识别、轨迹分析、大数据分析等安全管控能力,提升社区安全管理水平和疫情防控力度。同时,智安小区数据与雪亮工程对接,实现全市的连片、统一管理。
推进社区便民服务数字化能力建设。围绕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套,推进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劳动就业、居家养老、住房保障、智慧停车、文教服务等方面的社区智慧生活公共服务。推进社区医疗,为社区群众提供家庭护理、上门救助以及医疗健康知识宣传等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搭建社区政务服务系统,围绕服务型社区建设,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民生为导向,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对市、街道、社区构成的三级政务服务网络进行整体优化与集成,构建统一、现代、便捷的社区政务服务。构建社区便利生活圈,为居民提供刷脸开门、随手拍、一键挪车、社区活动、社区无人商店等服务功能,设置健康小站、贩售机、娱乐机、按摩椅、充电桩等线下智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