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镇产地预冷仓。余新镇经过“两分两换”土地流转后,农业主要集中在金星村,农产品产业区域集聚度高、种类较多,对冷链物流需求的差异较大。根据冷链物流需求的不同,可以建设多温区冷库、恒温仓和移动冷库组合等多种类型产地预冷仓。近期综合考虑交通、土地供应等因素,拟选址金星村亚特电动园区布局产地预冷仓,由村经济合作社与镇国资共同投资建设多温区冷库,中后期根据产业布局与运营情况决定是否在亚特电动园区进行一期产地预冷仓的扩建。
表2 南湖区镇级产地预冷仓村庄建设计划
镇名 2022—2025年 2025—2030年 2030—2035年
凤桥镇 三星村 茜柳村 新民村、栖柽村或庄史村
大桥镇 江南村 云东村、花园村 倪家浜村、由桥村
新丰镇 永丰村 净相村、竹林村 栖凰埭村、杨庄村
余新镇 金星村 根据产业布局与运营情况在一期基础上扩建
3.有计划提升一批田间地头保鲜仓
优化农产品田头集货组织,提升田头冷链物流服务能力。重点依托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主产区和源头交易市场,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在凤桥镇的三星村、茜柳村、新民村、栖柽村、庄史村,新丰镇的永丰村、竹林村、净相村,余新镇的金星村,大桥镇的江南村、云东村、由桥村等重点村庄,分区分片集中建设田头冷藏保鲜设施。改扩建和新建一批田头预冷设施,探索发展共享式“田头小站”等移动冷库,发展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巡回租赁、“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等模式,缩短农产品采后进入冷链物流环节的时间,实现田头保鲜仓与产地预冷仓、农批市场、连锁超市、食品流通加工企业等的无缝对接。
4.围绕末端“最后一公里”需求布局冷链物流配送网点
在南湖区中心区域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大型商超和城镇社区内布局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网点,主要开展面向城乡居民零售商品的保鲜和配送等服务,配置社区生鲜店、智能无人售货点等末端配送设施设备。充分考虑消费者购买便利性,在区中心区域每2公里范围、乡镇每5公里范围内布局生鲜冷冻食品零售网点1个,为其配备冷冻、冷藏、展示等基础设施以及采集产品零售期间保冷数据的信息系统。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行政村内的农家店、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快递站点、公交站点、村邮站点等设施,建设村级农村冷链物流服务点,完善末端冷链物流网络。
(二)实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推进农产品全流程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建立集产地预冷-仓储设施-物流运输-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重点围绕农产品冷藏、冷冻、加工、分拣、冷运、配送,以及全程冷链保存和运输,推进冷库、冷链加工、分拨、配送和冷链物流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1.着力提升“最先一公里”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
实施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建设项目。大力推广农产品产地预冷技术,实施冷链“最先一公里”建设项目,在凤桥水蜜桃、新丰生姜等主要农产品产地及食品原料基地,建设一批具有原料分拣、初级加工、快速冷却保鲜、简单包装等功能的固定预冷设施或产地移动式冷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冷链服务,实现产地预冷与集中冷链存储的无缝对接。提升农产品预冷设施建设。在产业规模大、附加值高、冷链物流需求集中、冷链设施利用率高的特色农产品产地,鼓励龙头企业、产地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造、扩建、新建具有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的预冷设施。推广农产品预冷设备应用。支持果蔬种植、水产养殖企业选购适用型的冷水预冷、冷风预冷、真空预冷或混合预冷设备,解决产地源头预冷普遍缺失问题。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网点密集、渠道下沉的优势,依托供销社基层网点、电商服务站、农民合作社等资源,大力推广智能化移动式预冷库的应用,打通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
专栏1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
产地保鲜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结合实际需要,在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田头小型冷藏保鲜设施,健全农产品主产区村级物流(寄递)服务点、农村电商服务点、益农信息社配套冷链物流设施。以新丰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为试点,建设村级仓储保鲜保活设施,辐射带动周边村。围绕“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需求,建设蔬菜、水果等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田头冷藏保鲜设施及规模适度的分选、预冷、冷藏等设施设备,加快培育一批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运营主体。
移动冷库推广应用工程。选择凤桥镇叶菜类主产区开展试点示范,推广一批适应产地需求、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的移动冷库。通过移动式冷库,将城乡配送网络前端下沉,通过产地仓连接农产品,通过前置仓连接消费者,通过配送网络连接产地仓与前置仓,实现物流网络全覆盖。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依托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优势,推进销地和产地预冷仓、田头仓的对接,建设与“电子商务”“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等新兴业态相适应的基础设施设备。全面对接嘉兴市供销系统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供销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2.着力提升农产品冷链仓储设施
合理布局仓储设施。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冷链仓储设施供给不足地区为重点,加快冷链农产品市场培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先进仓储保鲜农产品冷链设施。改造利用存量设施。聚焦农产品冷链物流分拨中心等的存量冷链仓储设施,鼓励对设备老化、管理落后的老旧冷库进行技术改造,完善封闭月台、装卸作业脱冷、废弃物回收利用等设施,推动冷库和加工场所全封闭式连接。提升设施标准化、专业化水平。鼓励企业改造升级高标准常温库,根据农产品季节性市场需求实现“常冷”切换。创新完善冷链储备方式,重点强化冷链仓储设施的应急物流和应急物资保障功能,建设完善专用的冷链仓储、隔离区和快速中转换装等设施。
3.着力提升农产品冷链运输设施
提高冷链运输集约化水平。分阶段、分步骤租赁或购买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冷藏车,逐步淘汰不符合标准的敞篷车、棉被车、面包车。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推进冷链运输装备标准化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冷链运输企业应用标准化冷藏集装箱、标准化周转箱、标准化托盘、可循环使用的标准化温控包装盒及蓄冷箱、蓄冷片等冷链标准化运载单元。建立跨运输方式的冷藏集装箱循环共享共用系统,提高冷藏集装箱的利用效率。加强先进的冷链运输装备和技术的应用。推动轻量化、新能源等节能环保冷藏保温车,标准化车载冷藏箱、保温周转箱等设备,推广配送路径优化、配送车辆动态导航、自动识别以及温湿度自动调控等技术,以及可重复利用的绿色环保冷藏快递储存箱或保冷袋在城市冷链配送中的应用。鼓励企业应用适合果蔬等农产品的单元化包装,推动冷链运输全程“不倒托”“不倒箱”,减少流通环节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