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

  4.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

  大力推进“两带”建设。建成“诗画泽雅•琦君故里”“美丽花城•魅力侨乡”等5条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制定《瓯海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五年规划(2018-2022)》,实施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产业类项目43个,累计完成投资30.89亿元,其中社会资本占投资额在80%以上。

  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成泽雅、瞿溪等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5个,肇山、梓上等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78个,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0个、市美丽乡村标杆乡镇5个、市美丽乡村样板村10个。打造北林垟市级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创成省级3A景区化村庄14个,2A级24个,A级10个,创建美丽庭院创建户1000户、示范户500户,打造乡村振兴美丽庭院示范带(泽雅纸山文化精品线)1条,整村打造美丽庭院(泽雅麻芝川村)1个。

  持续推进美丽田园建设。以“六无六有”为整治目标,开展全域田园整治,完成全区82个田块31181亩美丽田园整治任务。以谋划规模种植为出发点,适度开展农田流转,完成主干道沿线农田流转4650.9亩。以打造美丽田园为突破口推进都市农业,运用大地艺术有序种植等方式,打造不同类型美丽田园示范点17个,加快美丽田园向美丽经济转变。泽雅上潘垄梯田景观、瓯海区高铁新城农业公园被列为浙江省最美田园。北林垟田园综合体获温州十大最美田园称号。以推行“田长制”为主抓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排查清理和落实“大棚房”问题整改整治工作,共排查大棚2715个,面积2302.9亩。

  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通过“党建引领+农旅融合+休闲体验+文化传承”模式,积极组织开展瓯海杨梅文化节、温州马桥首届秋收文化节、中国•瓯海农民丰收节等本土乡村节庆活动。

  5.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颁证率85%以上。探索土地流转合同备案等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体系。推进农房盘活改革试点,理顺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宅基地房地一体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率全国之先创新推出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截至2020年11月全区授托累计35461户,贷款金额221.2亿元。2019年以来该模式在温州市推广,截至2020年11月全市已发放贷款9.7万户,贷款余额183.49亿元,并列入需在全省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清单。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公司等三大改革作为市级改革创新项目。围绕“薄弱村收入倍增、中等村投资倍增、富裕村数量倍增”三年行动目标,深入实施“强村十条”,率全省之先探索成立强村公司。提升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扎实推进村级集体债权债务清理和清产核资工作。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十三五”末期已达6.05亿元。

  培育提升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三位一体”合作提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大力度推进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功能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和“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都列入国家级改革拓展试验项目。

  此外,加大其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改革。包括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创新金融支农政策、完善农业用地政策、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等。

  6.农民收入福祉明显提高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大道路、供水、环卫、农村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入区级财政资金1.65亿元以上,创成省级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达标县。扎实推进乡村治理。组织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稳妥有序推进村书记、主任全面“一肩挑”。完善新村资产管理制度,推进财务融合、制度融合,引导留社逐步融合村向直接融合村转变,直接融合率达到100%。加大新村资产资源整合力度,盘活闲置村留地、村小学等资产资源。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健全“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新增省级“善治村”37个。农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8062元增长到39265元,年均增长9%。农村低收入农户家庭实现“消除4600”到“消除8000”的跨越,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数据来源:瓯海统计年鉴 图2 瓯海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图

  7.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各部门协同大力推进产业精准脱贫、促进特殊区域农业发展。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制定出台《温州市瓯海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瓯海区扶贫资金收益折股量化实施方案》,针对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推行阳光扶贫,以全国政务公开“两化”试点为契机实现决策全过程公开。“削薄”工作持续推进。谋划启动新一轮强村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消除年总收入10万元以下且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2016年至2020年,村级总收入由24565万元增长到79223万元,年均增长34%。至2020年底,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全覆盖,总收入100万元以上村社130个,占总村社数68.8%。低收入农户获得扶助。推进城乡医保兜底保障、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工作。精确识别帮扶困难人群,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推进扶贫开发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通过项目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保险扶贫和折股量化扶贫帮扶、帮扶慰问、薄弱村结对帮扶等具体措施扶助低收入农户。

  (二)“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我区“十三五”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存在一些发展短板和问题:

  1.成本抬升与农业竞争力乏力并存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我区连片耕地日益减少,农业基础逐年受到一定程度削弱,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种植条件不足,产值降低。加之环境保护压力下持续推进的畜牧业污染整治行动,也导致部分畜牧业产业萎缩,从而降低农业竞争力。

  2.现代农业发展配套设施相对滞后

  目前还存在科技创新条件较差,机制不完善;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贯彻滞后;设施农业装备条件不足,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偏低、设施内栽培作物品种单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吸收转化能力较弱,运行管理机制不键全等问题。

  3.农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仍需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区以农业“强龙工程”为抓手的举措虽已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偏少,总体规模小,真正与农户结成利益联结机制的企业不多,缺乏专业机构指导农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带动能力弱。我区农业生产集中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现有多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普遍较小,规模经营主体占比偏低,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有限,缺少规模化种植基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