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措26〕提升职业培训与社会服务能力
落实职业学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支持和规范职业培训,加强职业院校培养培训工作一体化管理,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引导学校和龙头企业联合建设3-5个左右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推动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1.2倍以上。
(八)增强校地合作,建设适应区域发展的高等教育
坚持以应用性、地方性为导向,按照“分类发展、特色引领、开放合作、引育并重”的原则,培养知识与实践并重、诚信与创新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建成与慈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与城市形态功能布局相衔接的县域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到2025年,在慈高等教育机构达到3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数量达到15000人,形成从大专、本科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化、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满足慈溪地方对各层次应用型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举措27〕优化区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
引进生命健康领域高层次高教资源,与温州医科大学合作共建“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宁波)”,在慈溪开展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并建设生命健康领域研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产品推广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和创新科技产业园区“4中心1园区”。依托宁波大学“双一流”学科平台,发挥慈溪地方产业优势,创新合作机制,谋划成立宁波大学研究生院慈溪工作站,探索校、政、企联合培养应用型硕士新机制。为加快东部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拟引进一所高职院校,服务于东部新区。大力推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加大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力度,依托在慈高校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全方位提升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举措28〕加强区域高等教育内涵建设
支持在慈高校开展重点学科和品牌专业建设,提升高校学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宁波市级以上重点学科达10个以上,宁波市级以上重点专业、优势专业、特色专业达15个以上。实施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促进工程,推动“校企合作联合体”建设,鼓励在慈高校与地方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产品研发中心、创新实验室,累计达50个以上。大力支持在慈高校与慈溪知名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建立健全现代产业学院运作机制,探索新型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建成全省一流、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现代产业学院5个以上。
(九)创新转型发展,促进活力有序的民办教育
在“1+7”民办教育政策框架下,通过规范办学行为、引导特色化协调发展等举措,系统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到2025年,形成管理规范、模式多样、特色优质的民办教育发展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优质化的教育需求,重塑慈溪民办教育新品牌。
〔举措29〕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
切实加强党对民办学校的领导,推进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统筹民办和公办学校规划布局,建立差别化政策体系,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给予扶持。有序推进民办学校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保障教育的公益属性,适度控制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规模与数量。依据“公民同招”政策,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秩序。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公办与民办学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强化民办教育监管,完善民办学校年度检查和考核制度,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制度体系,切实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学生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民办教育政府补贴制度,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和程序。完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许可、信用监管、风险防控”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
〔举措30〕推动民办学校特色优质协调发展
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积极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错位发展,引导民办学校朝公益性和特色化方向发展,利用体制机制优势,开展教育实验与课程建设,创造性探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方式,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探索建立健全民办学校第三方质量认证和评估制度,提高评估结果应用水平,积极引导民办学校服务社会需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并提供专业化服务。培育一批注重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的民办学校典型,发挥其在教育改革中的先导和引领作用。
(十)服务素质提升,打造开放便捷的终身教育
建构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格局,推进信息技术与终身教育的深度融合,合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教育服务人的终身发展的能力。到2025年,完善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争创全国示范性学习型城市。
〔举措31〕加快终身教育现代化建设
统筹协调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发展,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教育形式,健全市、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学习点四级终身教育工作机制和体系。发挥网络教育、智慧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完善“互联网+终身学习”平台,建设10所以上“智慧图书馆”,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全面推进集社区教育中心、老年教育学校、远程教育中心、区域基层党校、乡村振兴学院等“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成校建设。到2025年,建成省现代化社区学校6所左右。
〔举措32〕全面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以市民学分银行、99学吧、“三大学习共同体”和省培训品牌项目建设为依托,打造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立并完善居民终身学习档案。依托“虚拟学习社区”,聚集终身学习优质资源,构建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开展面向各类人群的教育培训。引导并支持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终身教育。引导与鼓励市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协调发展。到2025年,市民学分银行的学习帐户注册人数达到全市户籍人口的50%,创建20个成人(社区)教育培训品牌项目,完成所有市、镇两级老年大学的挂牌工作,创建至少1所省级、8所市级标准化社区老年大学,确保老年人终身学习参与率达到70%。
〔举措33〕实施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以镇(街道)成校为基地,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乡村振兴建设就业创业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系列活动,增强农村居民的社区治理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的社区服务和建设能力。到2025年,实施成人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创新项目5-8项,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覆盖率达100%。
(十一)健全保障体系,实施满足需求的特殊教育
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健全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满足各年龄段残疾学生的受教育需求。到2025年,特殊教育学校学前入园率提升到95%以上,高中入学率提升到85%以上,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比例提升到91%以上,建成2个学前融合教育示范点和15个左右省级示范性资源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