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措34〕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卫星班和随班就读为补充、送教上门为辅助的区域特殊教育体系,立足义务教育,深入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延伸,保障残障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探索建立教育、卫健、残联、民政等多部门参与的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合作机制,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体系。依托现有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加大特殊教育学校职高部建设力度,积极探索与普通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方式,拓宽和完善残疾人终身学习通道。
〔举措35〕健全特殊教育保障体系
完善并落实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特殊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或捐资推进特殊教育。迁建慈溪市特殊教育学校,达到省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要求。加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和无障碍设施建设,使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达到省(市)级示范性资源教室标准。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待遇保障。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实行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5年免费教育。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购买专业康复服务、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服务等购买服务机制,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全方位发展的支持能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定岗定向培训等方式,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支持,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举措36〕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积极探索特教班、卫星班、复式班和随班就读等多种融合教育形式,推进特教与普教融合。实施国家特殊教育新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听障和培智教育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强特殊教育与普通职业学校、其他行业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和专业师资,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提升医教结合水平。
(十二)提高教师质量,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树立“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理念,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促进全市教师队伍适应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要求。到2025年,建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服务保障有力、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举措3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将师德教育列为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提拔任用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实行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办法,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有偿补课等问题。强化师德考核激励机制,健全完善师德考核负面清单、违规处理结果纪录和师德失范行为典型案例通报警示制度。
〔举措38〕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机制
根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特点,完善相应教师配置标准,建立以学校岗位需求为主导的教师招聘制度,逐步提高初中和高中入职教师的相应学历要求。加大编制统筹力度,建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按规定清理各种形式挤占、挪用、截留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严禁有编不补。探索构建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周转池管理,推进实施民办教育事业单位报备员额制。
建设全市教师资源数据库和非在编教师储备库,推进教师队伍管理信息化,定期发布中小学(幼儿园)缺编与非在编教师信息,加强动态管理,规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临时性短缺补充机制。教育、人社等部门积极探索非在编教师选拔与顶岗考编机制,每年从优秀的非在编教师中公开招考一定数量的正式编制教师。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5年一个周期的定期注册制度,逐步实施不胜任课堂教学的教师换岗与转岗计划,确保专任教师的专业性。
完善教师“县管校聘”具体实施办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学校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在学校先行面试的基础上组织招聘。健全中小学教师、校长定期交流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城乡之间、各镇之间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探索教师在多所学校走教制度,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和超编问题。
〔举措39〕加快分类分层教师队伍建设
依据教师职称分类评价标准,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职称评聘方式,适当提高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扩大学校职称自主评审权,营造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人才成长环境。
健全覆盖全员、遵循规律、分层施训的教师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采取集中培训、跟岗实践等多种模式培训幼儿园教师,重点加大幼儿园园长、乡村幼儿园教师、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探索幼儿园教师驻园硕士培养计划,推进“一专多能”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双学科”复合型高中教师培养试点。鼓励与支持初高中教师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逐步提升初高中教师的学历层次。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培训,拓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来源渠道,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提高兼职教师比例,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加强校(园)长、中层干部、班主任的梯队建设,健全优秀人才储备、选拔与培训一体化机制,选拔一批年轻后备干部进入校长队伍,完善各类干部、班主任培训与考核制度。
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定期制定高端教育人才引进计划,落实专项经费,及时引进能够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的名师名校长和特级教师及其他优秀拔尖人才。
〔举措40〕全面实施名优教师与校(园)长培养计划
全面实施慈溪市名特优教师与校(园)长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分层分类培养名优教师、校(园)长。建立名优教师、校(园)长后备库,定期选拔各个层级的教师和校(园)长进行分类培养。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和规律,系统规划促进教师发展的培养计划与培训项目。充分发挥现有名特优教师、校(园)长的指导与引领作用,重点培育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师和骨干教师、宁波市名班主任和骨干班主任、宁波市名校(园)长和骨干校(园)长。完善与宁波市相一致的慈溪市名优教师系列,增设慈溪市名班主任系列。
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教育,多渠道筹措经费,建立名特优教师、校(园)长培养基金。运用培养基金,加强对各级各类优秀教师和校(园)长的培养、培训以及成果奖励。
〔举措41〕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制定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建立符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分配,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实现“优教优酬”,发挥绩效工资的正向激励功能。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要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健全绩效工资激励机制,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