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改革,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发展,更加注重重大项目带动制造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到2025年,打造成为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1.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
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家用电器、机械基础件、汽车零部件等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装备数字化应用,引导企业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深入实施“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工程,打造一批数字车间和数字工厂。鼓励支持企业全面深化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产业重要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实现全生命周期全流程数字化转型。2025年,力争全市规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机器联网率和工业互联网应用率省内领先。
2.加快推进产品数字化发展
围绕智能家电、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品创新,推动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建立健全芯片、集成电路、嵌入式软件、模组等产品配套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一批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加快发展工业创新设计,提升产品数字化竞争力。到2025年,家电等重点产业的产品数字化率达到70%以上。
3.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加快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打造具有慈溪特色的“互联网+”平台新模式,积极探索与国内先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进一步深化“众车联”在汽配领域协同生产服务的能力,推进“众模联”在模具设计服务领域的推广,加快推进家电可信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应用。培育一批高水平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网络化协调、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多种系统解决方案。到2025年,形成5个行业级、10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专栏5-1:“工业互联网”工程
“十四五”期间,加快5G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健全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支持“企业上云”,强化工业信息工程服务能力,实施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加快企业内外网改造,推动构建人机物智慧互联的企业“内链”,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网络化共享、智慧化协作的“外链”。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探索“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新制造模式,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
(二)创新驱动,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
围绕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创新主体,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制造业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1.着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需求,以家用电器、机械基础件、新材料、智能装备等行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定期研究和发布技术创新路线图,创新合作研发模式,集聚创新资源要素,以“揭榜攻关”等方式,突破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推动科研院所和企业对接,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慈溪技术创新能力。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针对本行业关键技术进行技术创新。
2.着力建设制造业创新平台
加快推进慈溪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慈溪医工所、温医大慈溪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创建省级、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实施人才、产业、平台、安居等4个模块组合式政策,“因项目制宜”引进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整合市内科创平台资源,统筹各类产业研究院、双创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板块,“串珠成链”,建设上林科创走廊。加快推进智能家电和关键基础件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突出研发能力、创新设计、标准化、成果转化、孵化等“五大能力”建设,全力打造慈溪特色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到2025年,力争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
专栏5-2: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建设慈溪产研院、慈溪医工所、中以(慈溪)创新技术研究院、温医大慈溪生物医药研究院等,并鼓励支持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部署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支持骨干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联合创建重点实验室。推进上林科创走廊,建设一批区域性特色创新空间。深化智能家电综合体、关键基础件(轴承)综合体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积极建设汽车、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功能。到2025年,力争培育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家。
3.着力完善制造业创新生态体系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支持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支持龙头企业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完善支持政策,培育发展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着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健全运行管理机制,提升科技孵化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入实施科技大市场3.0版,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研究机构开展科技对接。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对接上海和杭州等科技资源,完善“科创飞地”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与杭州湾新区融合发展,有序有效有力导入科创资源、共享科创成果。探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建设海外孵化器和研发机构。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在科技企业融资的应用,建设项目资金对接平台,发展制造业普惠金融。加快科技信贷风险池运行,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科技保险业务。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板上市。到2025年,力争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5家以上。
(三)人才引领,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围绕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培育,加快各类人才集聚,以人才引领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1.着力引培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
升级“上林英才”计划,抢抓全球人才流动新机遇,加快吸引集聚海内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来慈溪创新。实施顶尖特优人才倍增行动,全面构筑“高精尖缺”人才开发项目库,推动在外慈溪籍人才智力回归、项目回归。创新市外“人才飞地”建设,充分利用上海、杭州的人才优势,为慈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
2.推进民营企业“二代”传承培育
实施“百名新生代创业精英培养行动”“百名科技企业家精英培育行动”和“千名经管精英素质提升行动”三大慈商精英培育行动,着力打造适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时代企业家队伍。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二代”传承培育机制,将民营企业“二代”传承培育工作纳入市人才培养规划,确保民营企业“二代”顺利过渡交接班。创新民营企业“二代”培训理念,定期组织民营企业“二代”开展现代经营管理、企业危机管理和生存战略等培训,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民营企业优秀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