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新区:坚持“一点多面”发展,贯彻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加强高铁生态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土地指标的落位,加强项目落地,提高企业入驻率。以“深绿产业”为标准,做好高铁场站周边、翁家区块、丰茂半岛区块的同步规划和项目招引。重点引进高等院校,打造淳安的高教园区,带来人才和人口的双重效应,支撑企业招引,实现人口、就业、产业、消费、城市发展等连锁反应。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治理,打造成为千岛湖精美窗口和新经济特色小镇。
杭千开发区:加快实施异地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探索成立数字经济产业引导基金,推进园区、千岛湖智谷大厦、千岛湖智邦大厦等“3+X”区块协同发展。重点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主导,集软件开发、企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交流于一体的数字经济产业园。
推进重点乡镇建设。围绕六大集聚圈建设,引导产业、人口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发挥各集聚圈产业特色,推动优势互补发展。汾口集聚圈,包含汾口、浪川、中洲等区域,进一步放活发展方向,汾口镇工业园区从以纺织业为主向低压电器、健康卫生材料、LED生产为主转型,不断提升产品附加价值。临岐集聚圈,包括临岐、屏门、瑶山及王阜等区域,推进中药材初加工产业发展,打响“百草临岐”品牌。姜家集聚圈,包括姜家、界首、梓桐等区域,发展以花卉、中药材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姜家产业区块业态升级改造。威坪集聚圈,包括威坪、金峰、鸠坑及宋村等区域,重点发展以桑果、鸠坑毛尖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地理标志等认证。大墅集聚圈,包括大墅、安阳、枫树岭等区域,重点发展以高山蔬菜、特色茶种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协同大下姜推动产业生态体系化建设。石林集聚圈,包括石林、里商等区域,重点推进以原种豆、毛竹、高山野茶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把握千岛湖耕读小镇建设机遇,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专栏9 “十四五”时期重点乡镇生态制造业发展导向
中心镇建设:包括汾口、浪川、中洲、临岐、屏门、瑶山、王阜、姜家、界首、梓桐、威坪、金峰、鸠坑、宋村、大墅、安阳、枫树岭、石林、里商等乡镇,按照“地域相邻、人文相通、产业相融”原则,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向合并后的中心镇转移集聚,推进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汾口集聚圈,包含汾口、浪川、中洲等区域,坚持大项目导向,加快完善汾口浪川产业示范区建设,聚焦汾口片区现有的淳安千岛湖中华鳖基地、工业园区孵化楼等基础,依靠近高速出口优势,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依托美科光电、世创等企业,重点发展低压电器、健康卫生用品制造等产业,加快推进美科光电二期项目。
——临岐集聚圈,包括临岐、屏门、瑶山及王阜等区域,依托临岐镇中药材产业基地等产业资源,重点培育提升临岐中药材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积极推进严家大方综合产业园项目,推动临岐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推进临岐工业园区皓坚三期等重点项目。
——姜家集聚圈,包括姜家、界首、梓桐等区域,依托现有茶园、果园、菊花基地、中药材基地等丰富的产业资源,大力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石颜村工业园区提升发展。
——威坪集聚圈,包括威坪、金峰、鸠坑及宋村等区域,依托鸠坑乡茶产业基地、威坪镇工业功能区等产业资源,深入发展百源经济,围绕百源经济“一源一特色”目标,重点培育提升鸠坑有机茶小镇、威坪桑果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积极推进宋村乡高端饮用水产业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效益,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源。
——大墅集聚圈,包括大墅、安阳、枫树岭等区域,依托枫树岭农业基地、下姜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大墅镇工业功能区等产业资源,重点发展特色茶种精深加工,以禾通农业-艾草大健康产业园、大墅镇三叶扁藤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石林集聚圈,包括石林、里商等区域,石林镇依托丰富的毛竹、用材林等资源,重点发展毛竹深加工,里商乡以发展各类原种豆、早茶、高山野茶等为重点,做好茶叶品种改良,加快原种豆和特色茶叶的品牌建设,以千岛湖耕读小镇建设为契机,挖掘林下经济新增长点,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提升平台质效。进一步推进“腾笼换鸟”,推进已批未供和已供未用土地清理,充分利用闲置空间资源,为生态制造业腾出空间。探索建立生态信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增强各类主体生态信用守信意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分类处置。深化“亩均论英雄”,通过对企业亩均效益的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税收、用地、用能、排污等方面差别化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加快建设升级版小微企业园,通过绩效评价和星级评定,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作用,营造小微企业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推动淳安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科创能级提升行动
加强科创主体培育。科学制定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计划,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科技企业三大培育工程,采取“一企一策”方式予以集成支持,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一批对生态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引领升级作用的科技型骨干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研发补助政策,鼓励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中小微企业成为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申报市重大科技创新计划的高新技术研发项目,填补国内自主产业链空白,为企业积极争取市级政策奖励。
强化科创人才引育。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积极挖掘和培养淳安本土生态制造行业人才,引入高端制造、生物健康、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的专业人才,深化“两山”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建设。健全高层次人才团队落地的区域协同和利益共享机制,持续深化“精+专+缺”人才引育工程。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坚持政策惠才、平台聚才、产业引才、服务留才,突出“1+2+X”重点产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校企深度合作,积极鼓励省内外其它高校研究生假期来淳挂职合作,缓解企业高端人才短缺问题。
提升工业设计水平。依托工业设计创新机构,加强包装设计培训,引导企业主动提升工业设计能力。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对接,通过购买工业设计服务,以绿色化、多功能化、柔性化为方向,优化产品功能结构,开展柔性设计,开发原创型新产品。支持推动各特色产业集群引进专业工业设计机构,建设服务本地生态制造业发展的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大幅提升全县生态制造业工业设计能力。
(三)实施产业融合开放行动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夯实产业融合基础,加强农业现代化、农产品标准化、原材料供应本土化建设。加快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育种等高新技术企业与农渔生产融合,衍生智慧农业、生物农业、植物工厂等新业态。促进水饮料、健康食品、生物科技等生态制造产业与优质医疗机构、旅游服务机构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合作,全力开发健康服务产品,推出中医药养生养老旅游、医疗美容等健康旅游产品,鼓励发展工业旅游、工艺体验等服务,注重发挥政府在啤酒音乐节等地方特色节庆营销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科技服务和生产服务融合,发展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第三方物流、检验检测、融资租赁等服务业态。建立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在生态平台上逐步融合、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