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分布详见附图——临平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图谱。
4. 产业发展方向、重点
以平台赋能为核心,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生态构建为目标,加快网络、安全、智能硬件、应用服务等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集聚,做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一是提升SupET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攻关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做强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提升对其他平台和数字化服务商的技术赋能;二是大力培育工业APP应用,围绕装备制造、家纺服装、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开发云MES/MoM、ERP、BI等一批行业性以及特定场景工业APP,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安全等服务,提升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能力;三是提升工业互联网小镇集聚氛围,发挥工业互联网大赛等赛事带动效应,加快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智能制造服务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引培。
积极布局集成电路产业。支持企业开展自主知识产权芯片研发设计,重点突破超高速模拟芯片、光电集成芯片等领域关键技术,发展面向云计算、数据高速链接和传输、5G等领域的整套解决方案,紧跟半导体技术更新趋势,谋划布局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设备及关键应用产品。积极争取引进4英寸、6英寸GaN和SiC工艺线。面向5G通信、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应用场景,加快化合物半导体产品验证应用,支持企业开发的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功率器件、光电子器件、射频器件等。结合本地装备制造优势,积极发展CVD、PVD、CMP等半导体外延设备、集成电路测试服务等。
专栏 3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
1. 产业趋势
第三代半导体技术是重要的面向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潜在颠覆性技术之一。以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宽禁带半导体原料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相比于第一代(硅Si、锗Ge)、第二代(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半导体,其具有更高的禁带宽度、高击穿电压、电导率和热导率,在高温、高压、高功率和高频领域将替代前两代半导体材料,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照明、新能源汽车、导弹、卫星等各个领域。随着制备技术进步,SiC与GaN器件成本不断下降,SiC和GaN的性价比优势将充分显现。预计到2023年,SiC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GaN电源全球市场规模到2024年将达到3.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85%;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中SiC市场规模到2024年达将到9.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9%。目前第三代半导体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国内产业化发展较快,已经逐渐具备与国际巨头齐头并进的实力。
2. 临平基础
目前,临平已引进了求是半导体、芯耘光电、奥趋光电等半导体企业,实施年产200台/套半导体外延设备、年产200万片100G速率CWDM4硅基光电混合集成电路芯片和300万个100G速率芯片集成光器件、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铝晶圆等重点项目,产业基础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外延设备制造、光芯片研发与封测及光电子器件设计制造等环节。
3. 产业链构成及重点企业分布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包括衬底晶片、外延制造、下游应用以及设备、材料配套等多个环节。临平区在氮化铝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光电等专用芯片及器件研发、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环节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晶圆制造等重大项目引进落地以及芯片设计等人才资源上较为缺乏,产业规模和特色优势有待培育。
具体分布详见附图——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图谱。
4. 产业发展方向、重点
临平区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应坚持高端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定位,紧抓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产业更新趋势,做强产业链关键环节。一是发展高端专用芯片。大力引进硅光通信芯片、高端传感器芯片等各类专用芯片项目,提升集成电路设计能力,谋划布局先进制程晶圆制造。二是积极突破集成电路装备。重点发展外延机、CVD、PVD等关键工艺设备,突破先进封装及检测技术,积极引入先进封装测试线。三是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积极发展基于SiC、GaN、AIN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大尺寸单晶衬底材料,积极发展面向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高铁、家电等行业应用的高耐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和面向5G通信、AIoT、云计算等场景应用的超高频器件、光电子器件等。
大力发展高端传感器。加强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提升发展热敏、光敏、压力等新型敏感元件及材料,突破非制冷红外传感器、生物识别传感器、重力感应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技术和产品,优化MEMS传感器制造工艺、晶圆级封装工艺等,推动传感器高端化发展。加快多传感器集成与传感器多功能集成,构建智能传感器系统,拓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环境监测等应用领域。探索开展智能传感器研发与测试公共服务,赋能长三角区域智能传感器基础研发和产业升级。
2.做精新材料。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材料先行、产用结合,加快新材料创新及产业化,重点突破先进碳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培育若干首批次新材料,成为全区产业发展新亮点。
特色发展行业关键基础材料。聚焦轨道交通、能源装备、汽车、建筑装饰、智能家居等行业,按照轻质环保、吸音隔热、高强韧性、抗化学腐蚀性等应用需求,大力发展玻纤复合材料、改性工程塑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竹原纤维复合材料等。围绕家纺服装行业,积极推进功能性面料、高感性面料、高技术面料及涤纶基石墨烯功能纤维面料、导电织物等技术创新。鼓励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引培植(介)入医用材料、新型生物修复材料、高端敷料等。鼓励新材料企业围绕客户需求,提供结构设计、配方设计、工艺支持等新材料创新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加快布局先进碳材料创新应用生态。重点依托云墨智谷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浙江省先进碳材料研究中心等平台,加快相关实验室及中试车间建设,积极推进石墨烯、稀土纳米功能材料,推进气相纳米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纳米强化铜新材料等先进新材料开发,着力发展先进碳材料在飞机刹车片、人造骨、汽车配件、无人机壳体、地暖/墙暖用发热浆料、净化过滤材料、超级电容、锂离子电池、柔性触摸屏、导热散热器件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解决方案,逐步培育先进碳材料产业生态。
专栏 4 临平区碳材料产业链分析
1. 产业趋势
作为第四类工业材料,碳材料将在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作为新材料产业大省,浙江省提出到2022年,新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1万亿元,到2030年,基本建成全球知名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及新材料研发和制造高地。杭州市将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2. 临平基础
临平在新材料领域拥有欧文斯科宁、本松新材料、超探新材料、华江科技等知名企业。在碳材料产业,形成浙江省先进碳材料研究中心、浙江省材料检测研究院、创新材料军民融合产业化基地、临平先进碳材料产业创新服务体、云墨中试产业化共享平台等产业创新平台。举办中国碳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等行业高水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