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 % — 按上级要求 — 约束性
四、重点领域与空间布局
(一)打造三大优势产业集群
顺应产业融合创新趋势,根据国家、省、市布局重点,打造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时尚产业三大优势产业集群,谋划发展数字产业、前沿新材料两大新兴未来产业,构建“3+2”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1.高端装备。聚焦智能制造装备、现代能源装备、智能城市装备及关键部品件,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和价值链高端环节“补链”和“强链”,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的首台套产品。
发展智能城市装备。面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积极发展智能电梯、智能停车、装配式建筑等智能楼宇装备,推动传统企业向智能城市服务提供商转型;推动厨电、家电、地板、地砖等产品向智能家居领域拓展和跨界融合,推动文化、时尚元素相结合,集成发展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平台,以及相关个性化、智能化服务;面向城市治理、服务需求,积极发展基于新能源的轻量化、智能化的公安警用摩托车以及能源、电信、邮递等部门专用公务摩托车;集成智慧城市各领域资源,培育建筑信息模型(BIM)行业,大力发展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智慧能源、智慧应急等城市应用场景整体解决方案。
着力攻坚现代能源及环保装备。顺应能源革命趋势及“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大力发展中大功率工业汽轮机、工业气体成套设备、深冷设备等大型能源成套装备,持续推进自主燃气轮机研发;发展大功率、远程可维护的风力发电机组,开展风场级高精度模拟、多级智能控制、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等关键技术攻关,打造风电场数字孪生系统;推进新型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进程和市场推广,积极发展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和微电网储能电站、特种电力线缆等,鼓励发展智慧综合能源服务,谋划布局氢能源等先进能源装备。按照绿色发展导向,推动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生态养殖等成套系统创新发展,鼓励发展垃圾智能化预处理、危废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置技术及成套系统,延伸发展环境监测、咨询服务、环保工程等上下游服务。
培育智能制造装备生态。充分发挥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平台作用,谋划打造浙大校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化基地,以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智能物流装备、智能制造单元及生产线为重点,加快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壮大。结合全省智能装备产业标志性产业链培育,积极攻关智能传感、单机智能分析与控制、伺服驱动、系统集成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智能传感器、驱动控制装置、工业软件等智能装备基础产品水平;积极发展通用化、可编程、拟人化的各类智能机器人,提升发展行业自动化成套设备,积极突破智能机器人协作系统、AGV集群智能分拣技术等,发展机器人集成的智能制造生产线。
提升发展装备关键部品件。以“专、精、特、新”为方向,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协同发展装备关键基础件、部品件等。提升发展精密锻造件、铸造件、液压件等,做精做强自调节离合器、工程特种链条、低温贮槽、汽轮机转子和叶轮、风电机组叶片、专用吊钩、钻机头等。以低能耗、变频化、永磁化为方向,发展高效电机和伺服电机等,拓展智能家居、智能装备等应用领域。
2.生命健康。紧抓疫后公众健康意识提升新机遇,发挥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支撑作用,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与自主创新。到2025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800亿元。
加速发展生物药及疫苗。支持新型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多肽药物、核酸药物、免疫细胞治疗药物、干细胞治疗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生物类似药等市场紧缺生物技术药开发;加快新型疫苗创新与应急研发,围绕新冠肺炎、流感、肺炎等积极发展大品种疫苗、多价型疫苗,加快新型疫苗技术路线攻关,积极布局癌症、高血压等治疗性疫苗;积极发展紧缺生物制品。
持续推进小分子药创新。积极引进CRO、CDMO等第三方创新服务机构,构建完善涵盖基础研究、药物发现、药物设计、临床前开发、临床试验等环节的完整药物研发体系。积极发展面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新靶点、新结构、新机制原研药物;积极发展个性化治疗、精准治疗和罕见病药物;支持发展临床急需、疗效确切的首仿药和新专利到期药物;加快高附加值剂型和药物递送系统创新,提升高端制剂供给水平。
积极发展高端医疗设备及试剂。重点发展检验检测设备及试剂,支持发展新型基因测序仪、高通量生化分析仪、新型血红蛋白仪及特异性诊断试剂、新型生物反应器和佐剂等,持续提升诊断检验范围和精度。引进发展医用机器人、手术导航设备、医用内窥镜等智能治疗装备,鼓励发展植(介)入医疗产品。鼓励开展AI+医疗技术攻关,积极发展智能化、自动化、便携式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康复用具等,延伸发展远程诊疗、健康管理等“互联网+”健康服务产业。
创新发展现代中药及保健食品。加强中药经典名方二次开发和优势中药复方与活性成分研究,探索应用中药基因组学、植物细胞工程、新型制剂技术等新技术,加速疗效确切、剂型先进、临床价值高的特色中成药研发,支持中药配方颗粒、冻干饮片、破壁饮片等特色饮片开发,推动国际化的中药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医食同源发展,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和医药企业合作,加快开发符合新消费趋势的保健饮品、健康食品、养生膏方等新产品。
专栏 1生命健康产业链
1. 临平基础
2020年,临平区共有规上生物医药企业23家,实现营业收入84.7亿元,包括民生、贝达、胡庆余堂、微策、健拓、中翰盛泰等知名医药企业,在小分子创新药、慢病管理、体外诊断等行业细分领域构建起国内领先的创新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区内拥有省内唯一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拥有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研发与转化平台、浙大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依托省生物医药孵化器、中翰盛泰医学谷、贝达梦工场、东湖高新生物医药加速器等创新孵化平台,创新-孵化-产业化的产业梯度发展空间已经建立。
2. 产业趋势
(1)新兴领域市场广阔。生物制药产业是目前医药产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预测2025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达8332亿元。我国生物药市场整体处于细分市场结构不稳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持续增加、技术替代较为频繁、新兴的单克隆抗体等细分市场迅速增长的时期。同时,随着人们自身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医疗服务产业逐渐从“医疗服务”向“健康服务”转型,带动健康体检、健康调理、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美容护理等预防、康复类健康服务行业快速成长。
(2)创新小型化,服务规模化。随着MAH试点、医改深化、36条、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重磅政策的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快速提升创新能力,并基于规模效应提升研发、生产、流通服务能力并降低边际成本成为医药行业面临的新挑战。未来几年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在CRO、CMO、CSO领域将逐渐出现巨头型企业,业内预计至2023年,国内CRO市场规模达到214亿美元,2019-2023年均增长高达率达29.8%。由政府或园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摸索企业负责源头创新,园区配备相应服务机构”的模式,让科学家专注于早期研发环节,通过规模化的服务平台加速创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