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三)物流增效

  “十四五”期间,加快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构建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为主轴,以普通国省道、支线航道为基础方式齐备的运输通道。完善余杭货运枢纽空间布局,依托交通枢纽、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居住区等,统一规划布局“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社区服务点”三级货运枢纽体系。加快构建城乡双向畅通的物流配送网络,完善区级、乡镇街道级、村级三级邮政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助推“大良渚城镇组群”、“大城西城镇组群”两大版块建设,规划建设两处大型快递综合分拨中心、处理中心,每处规划50000平方米以上规模。完善物流园区集疏运通道网络,加强支线货运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连接,提高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能力。推进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支持连锁超市等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共同配送,促进物流资源高效整合。完善城乡物流干线、快运小件和乡邮网等配送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渠道。

  根据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规划建设,及时调整货运限行路径和时段,完善城市货运车辆通行的交通管理制度,制定配送车辆的统一技术管理标准与服务标准。研究利用铁路、轨道交通进行夜间配送的新模式。实施快递进村战略。推进四好农村路农村快递物流服务点提质增效,支持快递企业发展“一镇一品”农特产品进城项目,打造服务农特产品“直通车”。推进5G、无人机技术在西部山区快递服务领域应用,扩大快递农村服务覆盖范围。增强物流国际化建设,加快余杭保税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电子口岸和通关建设,提升余杭物流国际化发展水平。

  (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新能源运输装备运用,推进充电设施、岸电设施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车辆运用,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交通运输设备。加快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运输组织、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推进绿色货运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推进绿色低碳管理能力的建设,完善绿色低碳交通运输的法规标准。“十四五”时期,加快推动新能源公交车辆更新。

  六、智慧交通赋能工程

  (一)基础设施智慧化

  结合余杭数字经济和产业优势,加快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全覆盖,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与信息网络三网融合。“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桥梁结构动态监测系统、余杭交通小脑强化项目、城市综合治堵监测系统、智能公交专用道建设等智慧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总投资6.65亿元,其中“十四五”计划投资6.615亿元。积极开展未来交通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交通产业特色小镇等智慧化项目前期研究。以1313M公交线路:景兴路—余杭塘路—宝瑞巷—向往街—创景路—联创街,为试点推进无人公交线路建设,打造全省交通数字赋能第一条“杭州ROBO-BUS 1号线”未来公交线路。

  表4- 15余杭区“十四五”期间智慧交通规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与规模 投资(亿元)

  总投资 “十四五”

  1 桥梁结构动态监测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时在线对区域内桥梁健康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 0.5 0.5

  2 余杭交通小脑强化项目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完善结构化视频分析平台,精确“道路延误指数”,精准控制可变车道。 6 6

  3 城市综合治堵监测系统 结合“城市大脑”运算平台,在区综合信息指挥平台基础上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治堵监测系统,对城市拥堵点识别、拥堵点影响范围进行研判。 0.05 0.015

  4 无人公交线路示范线 景兴路—余杭塘路—宝瑞巷—向往街—创景路—联创街 0.1 0.1

  合计 6.65 6.615

  (二)推进交通服务信息化建设

  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聚合全领域、多层次的交通数据资源,实现全领域、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全面实现针对堵点的精确动态交通管控。“十四五”时期,充分运用开发杭州市城市大脑,依托对接省市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余杭区5G 物联网管理平台,聚合全领域、多层次的交通数据资源,构建完备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交通出行、管理全面数字化。推进交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行业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实现交通事务掌上全办理。

  (三)智能枢纽

  结合余杭数字经济和产业优势,引导各层级枢纽进行智能化升级,提升服务水平。杭州西站等大型客运枢纽引入“5G+AI”系统,实现自动巡检、安防、问询,进一步升级可视化信息服务,强化枢纽内各类信息的整合和流转。通过5G、AI、IoT、无人化设备等新技术体系的赋能,构建现代智能物流园区,加工、存储、配送全程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共享系统、共享仓位、共享设备、共享车辆。结合区内阿里巴巴等数字龙头企业优势,充分发挥未来科技城技术优势,加快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余杭交通智能产业新优势,打造中国数字交通第一区。“十四五”期间,以亚运建设为节点,深化交通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建设区级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枢纽。

  (四)智慧交通产业

  打造高水平交通科研中心。支持交通行业高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依托浙江大学、中法航空大学等促进交通产业科教产创融合发展。开展全区综合交通规划、运输服务保障、智能交通等领域研究。推动交通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区内企业加大对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等领域的科研力度。建立交通科研资助机制,加大关键技术研发资金投入。

  打造国际级综合交通产业高地。依托航空小镇建设,推动航空产业发展,实现航空产品由关键零部件生产向整机生产转变。加快信息产业深入融合,大力发展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率先进行无人驾驶测试道路,推行商业化试点运营,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区。支持比亚迪新能源大巴生产基地等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打造行业标杆。

  推动交通创新载体产业链集聚。进一步整合航空航天、智能物流、车联网等高端交通产业,聚集国内外创新主体,助推产业“引进来、走出去”,形成集“制造、研发、平台、服务”于一体的交通产业创新要素集聚示范区,形成瓶窑航空小镇等一批余杭区交通产业特色小镇,建立成熟的合作机制和一流营商环境。

  七、文旅交通融合工程

  文旅是创新驱动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消费增长的主要方向,交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先行官,与文旅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需要结合余杭区发展趋势导向,提前规划完善“交文旅”融合的出行体系,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9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