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健全创新投入机制和科技金融政策,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开启“未来之光”模块,创新“人才贷+人才担+人才险”金融服务,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科技担保资金规模,不断增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加强基础前沿研究资金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创新,支持银行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支持在杭金融机构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等提供信用增信等金融服务,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扩大市政策性担保资金规模,探索科技保险发展新模式,鼓励保险公司积极推出符合科技型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为企业推进自主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到2025年,政府产业基金规模达1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00亿元以上。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深化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授权、认证、交易体系,建设“1+N”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体系。建立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平台,引进国际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支持科技金融、科技担保、科技信贷发展,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加快建设浙江(杭州)知识产权创新产业园,打造杭州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申请、实施与保护,健全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长效体制机制,建立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完善知识产权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强化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未来科技城)巡回审判庭作用,推动形成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纠纷处理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统筹协调,形成区科技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同支持、集成联动的工作体系,及时协调解决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与省市科技部门对接,争取更多的试点支持、政策创新和倾斜。联动专家咨询委员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发挥协调作用,支持参与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研究、规划编写、标准制定、技术和服务推广。
(二)加大政策供给
强化科技、教育、财政、投资、土地、税收、人才、产业、金融、知识产权等政策协同,最大限度发挥各类支持政策的叠加效应,构建适应余杭未来发展需要的科技政策体系,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实施科技政策绩效评估,推行“亩产论英雄”与“创新论英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
(三)强化财政支持
完善财政对科技投入机制,逐步提高研发(R&D)经费。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扩大自主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范围,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型中小企业财政激励力度,完善研发后补助、研发风险分担等激励措施。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统筹使用、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估体系,提高政府资金投入的有效性。
(四)强化评价考核
围绕“十四五”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改革完善创新驱动导向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把创新业绩纳入对各部门、镇街、平台的考核范围。加强分类指导和评价考核,制订责任清单,加强年度绩效评价和重点工作评估,定期督促检查。抓好宣传引导,树立一批创新人物、创新企业、创新团队典型,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