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开展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围绕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聚焦新产业、新智造、新业态、新基建、新治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重点开展市场化、法治化、数字化的监管机制创新,推行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探索“监管沙箱”措施;完善面向轻微违法违规行为的清单式容错免责、减责机制;加强平台企业竞争合规指引,引导平台企业合规经营、守正创新、自律发展,形成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数字经济生态圈。探索建立政企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约束惩戒机制,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市场监督“四位一体”的新治理机制。

  3.建设场景应用激发创新活力。发挥数字化改革企业联盟作用,聚焦“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5大领域,结合“创景计划”,构建完善场景应用供给体系,以全区现有场景应用为基础,结合全省大场景建设,引导数字经济市场主体积极参应用场景“揭榜挂帅”,承担数字化改革中各级各类场景应用建设和运营,激发企业创造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和最佳实践,拓展数字经济创业创新空间。

  (四)推进数据价值化,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加快数据资源创新应用,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实现数据资源价值化。

  1.深化数据开放共享。结合数字化改革,加快全区公共数据目录编制,持续推进“数据超市”建设,推动公共数据的实时采集、跨网传输和流式加工,提高部门间政务数据共享时效。依托省、市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平台,遵照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有序推动区内公共数据开放应用。鼓励区内互联网平台公司、大型研究机构等向社会开放数据,有序推动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

  2.探索数据创新应用。依托城市大脑、产业大脑等建设,推动社会、行业数据资源汇聚应用,支持面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工业大数据等领域,不断拓展数据开发利用场景。探索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省市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引导前沿场景应用试验验证。鼓励第三方机构打造行业数据资源池,降低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成本。依托阿里巴巴、之江实验室等,围绕“数据可用不可见”推动区块链、数据安全沙箱、隐私计算等技术创新,推动数据规范安全交易。发展数据清洗、建模、可视化、信用评价等数据服务,培育数据开发利用产品、产业体系,打造数据创新应用服务生态。

  3.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落实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推进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评估贯标,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落实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强化对企业利用公民隐私从事商业活动的监督和约束,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力度,防范数据资源不当使用。

  (五)推进数字新基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桩基”

  持续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夯实数字孪生城市底座。

  1.全面升级网络基础设施。落实5G应用“扬帆”行动,适度超前推进5G网络建设,推进5G基站建设“一件事”集成改革,加大基站选址、用电等支持力度,推动基站共建共享,推进5G独立组网(SA)核心网建设,有序推进行政村以上地区5G网络布局建设,确保重点应用区域实现连片优质覆盖,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持续改造提升光网速率和覆盖面,推进千兆到户、万兆到企。加快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进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改造升级。推进以5G、LTE-cat1和窄带物联网(NB-IoT)为代表的高、中、低速物联网协同部署。加强感知神经元在数字城市、社区、乡村基础设施部署,建成全域感知的智能化终端设施。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

  2.加快部署算力及新技术基础设施。以云计算化、绿色化、集约化为目标,优化布局云数据中心,重点推进之江实验室、仁和等大数据中心建设,按需部署集网络、存储、计算为一体的边缘数据中心节点,构建基于云边深度融合的算力网络。按照自主可控的原则,支持企业聚焦电商、物流、医疗、工业等行业领域,建设一批特色云服务平台。依托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搭建新一代高性能人工智能开源框架、公共计算、数据开放等平台,强化软硬一体AI算力支持。推进区块链技术架构完善,支持底层平台建设部署,构建区块链开放生态。

  3.全面升级融合型基础设施。推动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杭州绕城西复线智慧公路、空地一体化无人系统等试点建设,加快智能网联道路规划和低空配送路线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加快智慧物流设施终端布局,逐步从智慧小区和未来社区向城镇社区全覆盖。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通过时空数据、遥感遥测、城市多维地理、物联感知等多源信息,构建集多元数据要素于一体的余杭“一张图”,增强标识感知、协同计算、模拟仿真、深度学习等能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三维数字底座。在基础设施智能升级过程中,充分满足老年人等群体的特殊需求,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

  四、空间布局

  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数字大湾区、杭州大都市圈和“两廊两带”等省市战略布局,结合余杭“一廊一轴,一心三片”整体布局,推动平台产业差异化定位、特色化集聚、协同化发展,打造全域一体化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一)打造“一核三片”发展格局

  发挥未来科技城创新核心作用,着力提升钱江经济开发区、良渚新城平台能级,数字赋能大径山生态区全面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核三片”数字经济空间布局。

  1. 一核引领带动

  未来科技城、杭州云城:数字科创赋能核。依托未来科技城,围绕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开展数字产业创新孵化和加速,打造数字科技创新引擎、数字经济总部基地,构建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重点以南湖科学中心为核心,加快省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创新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开展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以海创园、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数字•健康小镇、5G创新园、区块链产业园等产业创新平台为支撑,构建以应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导向的创新创业生态,拓展数字健康、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数字创意等重点领域。加快义桥、中泰等周边镇街科创园区、特色产业园和小微园的专业化、主题式改造,打造产业大厦、智造社区、科研与中试园、制造业转化基地等多元产业空间,完善城市服务配套和产业服务配套,有序承接未来科技城产业资源溢出,推进数字产业发展壮大支持杭州云城聚焦“创新+枢纽+文化+商务+公共服务”等复合功能,布局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的创新孵化和加速。加快推进杭州云城核心区建设,城西高铁枢纽中心、西站综合体等交通网建设,以及浙大超重力实验室、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等创新网建设,通过“城—岛—村”模式拓展创新空间,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将余杭片区打造成为长三角数字变革策源地核心区、数字双创人才集聚区、数字生活样板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8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