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软件。抢抓杭州创建国际级软件名城的机遇,着力推动应用软件企业向基础软件、行业关键软件发展。加快分布式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等,提升发展物联网实时操作系统、云计算操作系统、工业操作系统等攻关突破,开拓发展车联网、智能硬件、工业软件等关键应用软件。提升发展中间件和通用微服务组件,重点发展交易中间件、消息中间件、边缘数据交互中间件等。积极发展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突破异构数据处理、可视化分析、数据资产管理等关键技术。加快建设新一代软件服务产业集聚区,构建新型软件产业生态。
——网络安全。围绕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物联网安全等领域,大力发展工控隔离网关、安全防火墙、工控安全综合管理平台等。积极引培密码安全、数据安全、安全芯片等领域龙头企业,突破高速密码算法、密钥管理、量子密钥分发、拟态主动防御、恶意行为检测、电子认证、音视频内容识别、生物识别、网络侦听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积极发展安全咨询、风险评估、安全测评、安全预警、实施运维、应急处理等服务,加快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壮大网络安全产业。
2. 面向场景应用丰富化,发展五大数字融合新业态
——数字贸易。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融合应用,推动传统电商向新型电商服务转型,持续提升电商平台服务体验,推动电商平台有序化、公平化、规则化、开放化发展。推进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创新,做大做强直播电商、社区电商、跨境电商、新零售等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数字服务贸易。深化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余杭园区建设,加强与国际第三方平台和产业集群运营商深度合作,推动余杭制造、余杭产品、余杭品牌跨境出海。支持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杭州实验区建设,构建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链,依托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联动创新区余杭片区开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国际运输、通关监管等改革创新探索。
——智能硬件。支持企业加快突破微型化供能、短距离无线通信、智能路由、智能安全监控等关键技术。围绕信息娱乐、运动健身、医疗健康等应用领域,研发具有规模商业应用的头盔、眼镜、腕表、手环、穿戴式骨骼等可穿戴设备产品,积极开发特种用途智能可穿戴产品。打造具有互联网后台支撑、具备自学习功能的智能家居产品体系,形成物联网终端互联。研发与互联网融合的智能终端新产品,大力发展网络电视等网络化、智能化产品。
——数字内容。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依托未来科技城、梦栖小镇、中国(杭州)数字文化小镇等平台,大力集聚数字文创优质企业资源,推进浙江省设计智能与数字创意研究重点实验室、哔哩哔哩电竞浙江总部、网易传媒(良渚)数娱创新基地、淘宝直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数字视听、动漫、游戏(电竞)、数字阅读(网络文学)、数字学习、数字演艺、互动娱乐、直播电商、短视频等;鼓励和引导企业拓展文化数字化应用场景,强化IP化运营,加快构建以数字内容创作、研发、制作、出版、贸易、体验等特色产业生态。
——数字健康。推进数字•健康小镇建设,发挥浙江大学医学中心、浙江省智能诊疗设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浙江省智慧医疗创新中心等作用,积极引培创新型企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与数字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高端影像、精准检测等智能诊断设备;积极攻关医护机器人、手术实时成像、手术机器人、微创诊疗器械等先进治疗设备;积极发展远程诊疗、基因诊断、精准医疗、数字医养等“互联网+”健康服务产业。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人工智能药物开发、脑机接口等前沿交叉技术攻关,前瞻布局人体器官芯片、虚拟临床试验、数字生物标记等前沿领域,逐步构建“AI+生命健康”产业链。
——智慧城市。结合数字化治理及未来城市、未来社区等发展趋势,提升数据感知、数据智能水平,推进全城市要素数据的智能化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底座。引导企业围绕城市大脑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开展应用APP开发,创新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应急管理、舆情治理、灾害预防、智慧社区、智慧工地、数字园区等场景应用软件及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优化城市数字化治理服务产业生态。
3. 顺应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培育新兴未来产业
——区块链。着力攻克多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安全、隐私计算、跨链侧链等区块链底层关键技术,开发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BaaS)。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安全多方计算等技术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端、云、链各类固化核心算法的硬件芯片。大力开拓区块链场景应用,发展跨境支付、IP版权、产品溯源、供应链金融、政务监管、电子票据和电子存证等领域区块链服务。
——车(飞)联网。充分发挥之江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余杭)及相关企业等作用,推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LTE-V2X、5G-V2X等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推进车载视觉系统、激光毫米波雷达、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等技术集成应用,突破运动路径自动规划、复杂环境感知和避障、电子稳定系统等,发展高级别自动驾驶。构建空地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远程操控平台,发展基于车(飞)联网的综合信息服务,推进无人物流、无人植保、无人巡检等商业化应用服务,发展共享汽车等新业态新模式。
——量子信息。依托之江实验室等,推进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大科学装置建设,实现超高灵敏惯性、极弱磁、极弱力、绝对重力等多种物理量的超高精度测量,拓展激光制导、脑神经系统测量、惯性测量等领域。依托阿里达摩院等,积极发展量子电路模拟器、超导量子芯片、云端量子计算系统、量子计算机等。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快量子通信技术在5G、互联网安全、无人驾驶、量子安全加密手机等领域产业化应用,谋划打造量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未来网络。鼓励头部企业积极参与6G网络通信技术和标准研究,突破大规模无线通信物理层基础理论与技术、太赫兹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面向基站的大规模无线通信新型天线与射频技术、毫米波一体化射频前端系统关键技术等,推动互联网卫星、高空气球、无人机、地面基站、水下基站等数字基建立体化建设,构建天空、地面、地下和水中各空间万物智联的新型网络。
——类脑计算。依托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等,突破脉冲神经元网络(SNN)模型基础核心技术,以及类脑视觉、听觉、自然语言理解等多模态感知与处理关键技术,发展高世代低功耗高并行类脑计算芯片、自主架构的大规模神经元类脑计算机、类脑计算机器人等,拓展复杂决策、空间立体导航等应用领域。
——虚拟现实。鼓励企业、创新机构强化产学研合作探索突破立体显示、3D建模、自然交互等关键技术,推动虚拟现实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NFT、数字孪生、8K等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领域前沿技术的融合创新,积极布局元宇宙软硬件产品、平台、内容和应用生态。
(二)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全产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