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三片协同联动
钱江经济开发区:新基建新制造集聚片。聚焦“一智三新”产业体系,以智能制造、数字基建为主线,在提升发展智能环保设备、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的基础上,狠抓“双招双引”,突出招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软件服务等高科技产业项目,将钱江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长三角智能制造示范区。紧抓新基建、新制造政策机遇,重点推进阿里巴巴数据中心、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摩根士丹利乐坤杭州仁和国际产业园、立讯精密通讯板块项目、中兴新5G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2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五年累计数字产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分别超30亿元、20亿元。
良渚新城:新城市新业态集聚片。发挥良渚新城现代服务业繁荣、城市配套齐备、历史文化深厚等要素资源丰富的优势,聚焦数字文化、生命健康、总部经济“2+1”核心产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数字文创,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影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远程会诊、健康大数据咨询、在线医险等数字健康服务;积极承接未来科技城数字产业溢出效应,支持瓶窑新城建设,推进梦栖小镇、良渚生命科技小镇、中国(杭州)数字文化小镇、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等建设,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化数字产业基地、社区、楼宇(园区),将良渚新城打造成为全国数字文化创新引领地、长三角生命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到2025年,数字文化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
大径山生态区:新乡村新生态集聚片。实施西部富美“1355”计划,依托大径山生态区自然资源优势,推动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探索乡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以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为核心,联动西部四镇的未来乡村国家公园,大力发展数字文旅、数字文创、智慧康养、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等生态型数字产业。引入共享经济、分时经济等理念,培育发展分时度假、分时办公、分时研发等新业态;探索布局数字科创平台、数字研发基地等,打造“三生融合”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新空间,吸引区内外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全面激发乡村数字创新活力。推进“乡村大脑”建设,打造数字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发展、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融合场景应用,积极开展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探索,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争创国家、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
图 4 余杭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二)构建协同联动产业平台体系
强化平台间产业联动,持续完善主产业平台间、主产业平台和周边园区间的创新协作、资源共享和产业联动机制,推动数字经济项目、企业、人才等要素资源在全区范围内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发挥南湖科学中心在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的创新策源功能,联动双校科学中心,强化对杭州云城、未来科技城、紫金港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等平台的基础创新支撑功能;支持南湖科学中心、未来科技城联动杭州云城、良渚新城,打造“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服务场景应用创新”的空间联动机制,支持南湖科学中心、未来科技城联动钱江经济开发区、瓶窑新城、义桥产业化基地等产业平台,打造“数字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化”的空间联动机制。面向长三角制造基础较好、空间要素环境较为完善的地区,强化产业合作交流,探索“双向飞地”、数字产业合作区等模式创新,加快产业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新生态,打造跨越物理边界“有核无边”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
五、主要任务
(一)突出自主可控,提升数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勇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重任,瞄准前沿数字科技和“卡脖子”技术,强化载体能级提升、攻关模式创新、双创生态营造,努力进军数字科技创新“无人区”,加快从数字应用创新集聚地向数字科技创新策源地核心区升级。
1.增强重大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按照杭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部署,推进浙大超重力模拟与实验装置建设,谋划建设人工智能、量子传感、工业互联网、智能网络汽车等重大科学装置及验证平台,以南湖科学中心为核心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推进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建设,支持之江实验室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智能计算国家实验室。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加强与浙江大学、中法航空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北航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等高校院所协同联动,引进建设数字经济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2.加快标志性数字科技攻关。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围绕数字科技领域,支持区内高水平创新载体、创新型领军企业,瞄准世界数字科技前沿方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短板问题,积极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人工智能、自主可控芯片、工业互联网、量子计算、未来网络计算、自主无人系统等方面,突破一批面向基础研究的原创技术、颠覆性的关键核心技术、补短板的“急用先行”技术、跨学科前沿交叉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技术创新成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策源地。
3.打造最优创业创新生态。深入实施“翱翔计划•未来之源”计划,做大做强国家级区域双创示范基地,持续做优省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构建完善数字经济领域“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链条。按照“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导向,谋划建设数字经济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大力集聚创业创新服务机构,开展资源与服务共享,构建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推进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余杭科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畅通技术成果供需服务,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推进浙江(杭州)知识产权创新产业园建设,强化对数字经济领域知识产权的服务支撑,借力城西科创大走廊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探索,构建世界一流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生态。
(二)夯实产业基础,构筑数字产业全球竞争优势
以提升数字产业“硬”实力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培育提升整体能力,以数字产业链强链补链优化竞争力,以共享工厂建设补齐配套“短板”,积极抢占数字产业发展制高点。
1.积极培育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把握数字产业机遇,主动参与国家安全可控体系建设,聚焦基础硬件、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企业,重点突破CPU芯片、高性能服务器、大型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边界安全产品、终端安全产品等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和产品。支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探索布局建设信创产业园、产品适配验证中心等,促进企业集聚发展,打造自主可控的数字产业链生态圈。
2.提升数字产业链现代化竞争力。以我省标志性产业链建设为重点,结合区内科技与产业优势,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价值链高端环节、断链断供风险环节,重点加强人工智能芯片、集成电路EDA软件、生物芯片、基础软件等产业链核心关键领域布局,积极承担产业链协同创新“揭榜挂帅”项目,形成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产品,助力全省产业基础再造与产业链提升。加强产业链精准合作,加大“双招双引”力度,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链主型”企业引进,带动数字产业链快速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