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

  建立完善部门联动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推动各级各部门将信用管理机制嵌入工作流程,在“互联网+监管”中关联信用规则,以省“531X”公共信用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部门行业管理数据建立行业信用评价模型,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在监管方式、“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和频次等方面采取差异化措施,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提高信用监管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实现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规范实施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依法依规健全失信惩戒对象的认定、惩戒和退出机制,在把握好惩戒界限、保障失信主体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发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约束作用。按照保护权益、审慎适度原则,健全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修复自身信用,规范信用修复的条件、方式和程序,对修复过程加强监督管理。健全企业重整期间的信用修复机制。

  以信用监管机制助力“亲清在线”品牌持续做优。通过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支撑“亲清在线”平台构建信用自净循环,持续优化“亲清在线”平台政企互动的信任关系和信用环境。通过信用核查对信用状况不佳的企业启动信用风控拦截机制,采取政策兑付限制;通过信用承诺对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给予充分信任,使政策兑付一键直达。

  专栏4:以信用体系支撑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

  序号 重点任务 主要内容

  1 政务诚信建设 持续开展失信政府机构清理整治,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的协调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济机制;开展政务诚信监测和第三方评价。

  2 信用监管 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在重点领域形成全流程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广信用承诺制度,构建“承诺—践诺”全闭环;推动各级各部门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健全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和企业重整期间的信用修复机制。

  (二)信用治理高地

  1.重点行业领域信用治理

  安全生产领域。统筹推进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工程建设等领域为重点,建立覆盖重点企业和重点场所的安全生产信用监管系统,实行安全生产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失信惩戒对象管理台账,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推进消防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消防行业信用评价、信用奖惩、信用修复等制度,根据监管对象信用状况实施精准监管,构建行业监管的信用闭环,建立消防行业信用积分与公民、企业诚信挂钩的消防监管机制。

  消费领域。以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为重点建立完善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开展重要产品风险评分和供应商信用评价,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信用查询和风险提示服务。大力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利用“大数据+信用”智慧监管培育放心商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营造“放心消费在杭州”良好氛围,服务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加快推进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加强相关制度和平台建设,对商家的信用状况实施动态评价和智能监控,及时为消费者推送信用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减少商家跑路等失信行为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

  电子商务领域。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平台、网店等网络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将平台、网店及其关联主体在线上线下产生的信用信息进行归集整合,完善信用画像,加强信用风险识别分析。对刷单炒信、买卖快递单号、故意损害竞争对手声誉等失信问题加强治理,对网络购物合同纠纷引入信用调解机制。以监管和服务相结合为原则加快推进直播电商信用体系建设,对平台、商家、主播、MCN机构等主体加强信用监管和约束,探索建立信用商家、信用主播孵化平台和信用选品商城,积极推动“信易贷”惠及诚信商家和主播。建立健全跨境电商信用体系,持续开展跨境电商信用评级,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联合市场端、金融端为信用好的企业提供优惠便利和优质资源对接。

  金融领域。构建金融市场综合信用监管机制,强化公共信用信息在金融市场监管中的应用,规范金融市场信用秩序,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体系,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加强金融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持续开展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对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披露虚假信息、骗保骗赔、非法集资等金融领域失信行为加大惩戒力度,建立完善执行联动机制推进涉金融债权案件执行。

  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管理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托杭州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信用管理服务系统,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信用查询公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等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现代治理体系。依法依规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等失信行为信息纳入信用记录,构建行政性、行业性、社会性惩戒措施多管齐下的失信惩戒格局,助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教育和科研领域。组织教师开展信用承诺活动,建立完善教师信用档案,开展教师职业信用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加强对校外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社会培训机构的信用监管,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示。加强科研人员诚信教育,对参与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员建立信用记录、开展信用评价,强化科研诚信审核,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的重要指标,依法依规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责任人或责任单位采取惩戒措施。

  生态环境领域。不断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强化信用评价系统建设,实施公开透明、自动评价、实时滚动的环保信用监管,将环保信用评价结果与相关部门共享,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采取差异化政策和措施。创新以环保信用助推绿色金融,将环保信用评价结果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共享,推动其优先为绿色信用等级企业提供支持和优惠。

  文化和旅游领域。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和归集,依法依规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完善文化市场信用分级分类管理系统建设,提升信用监管水平。建立旅游从业单位和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对旅行社、导游、景区、宾馆饭店等主体建立多方参与的信用评价机制。开发文旅信用小程序,为消费者提供信用查询、风险提示、快速维权、信用免押等服务,将信用元素作为打造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的特色亮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