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杭发改规划〔2021〕184号

  关于印发《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10月12日

  附件:

  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实现路径。为全面深化信用杭州建设,根据国家和浙江省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文件要求,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

  一、厚植基础优势,展示头雁风采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杭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成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举办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首届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观摩会上荣获“示范性平台网站”称号;2018年,成为全国首批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城市;2019年,率先实现信用应用场景跨城市互认;2020年,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月度排名中常居副省级城市前二。

  1.坚持表率引领,政务诚信建设取得新成效。建立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信用档案,作为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和公务员升迁的重要参考。深化政务公开,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实现行政权力事项及其运行流程从线下到线上,持续做好“双公示”工作。建立政务信用承诺机制,各级各部门在履职尽责、依法行政、优化服务等方面向社会公开作出信用承诺。政务失信治理取得良好成效,政府机构重大失信事件已清零,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偿率达100%。通过“亲清在线”平台在政策兑付中引入信用机制,实现材料“零提交”、政府“零审批”、申请“秒兑现”,形成平等互信的新型政企关系。

  2.坚持环境打造,信用制度和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以《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为引领,全市出台信用制度和标准超过100项,信用信息管理、信用记录应用、信用监管、信用奖惩、信用惠民等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每年举办“诚信建设万里行”系列活动,落实诚信宣传教育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信用建设工作,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探索“信用+乡村治理”新模式,通过延伸信用积分应用场景,激发村民的诚信意识和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乡村善治氛围愈发浓厚,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3.坚持平台开放,信用信息归集和公示落实取得新成效。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依托“城市大脑”实现所有市级机关、区(县、市)和主要公用事业单位共475类3894项信息共享协同,全市各类注册法人和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信用信息归集全覆盖,有效数据4.64亿条。全市政务服务大厅100%实现信用记录线上线下多渠道查询。信用平台和网站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为“双公示”、信用承诺、联合奖惩协同、合同履约监管、信用数据治理等提供有力支撑。

  4.坚持机制创新,信用监管实施取得新成效。将信用核查嵌入行政审批流程,“信易批”实现行政审批权力部门全覆盖,累计核查调用量为3260万次。全市105项市级权力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行政审批事项100%实施容缺受理,信用承诺数量与市场主体总数比值为380.61%。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覆盖市级各监管部门,关联信用规则的“双随机”检查任务数占比78.25%。

  5.坚持惠民便企,信用应用场景拓展取得新成效。“钱江分”累计推出“信易租”“信易游”“舒心就医”“信用+图书”“信用+基层治理”等近30项信用应用场景,累计服务人次超过2084万,场景开通量和使用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在园区、专业市场等经营场所搭建免押租赁、先享后付等信用应用场景;依托“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2020年12月“杭州e融”平台信用贷款授信金额同比增速达到66.57%。通过信用联盟与厦门、宁波、南京等多个兄弟城市实现旅游、住房、租赁、出行等领域信用应用场景跨城市互通,与衢州率先开展省个人“信用码”试点。

  表1 “十三五”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成效

  序号 重点工作 主要成效

  1 政务诚信建设 建立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信用档案,建立政务信用承诺机制,政府机构重大失信事件已清零,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偿率达100%。

  2 信用制度和标准建设 全市各级各部门出台信用制度和标准超过100项,各项信用工作有章可循。

  3 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有效数据4.64亿条,信用记录线上线下多渠道查询,信用平台和网站服务功能丰富完善。

  4 信用监管 105项市级权力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行政审批事项100%实施容缺受理,关联信用规则的“双随机”检查任务数占比78.25%。

  5 信用惠民便企 “钱江分”信用应用场景累计服务人次超过2084万,2020年12月“杭州e融”平台信用贷款授信金额同比增速达到66.57%。

  (二)形势要求

  1.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其在支撑“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素资源的高效配置、市场环境的改善提升对信用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智慧化、场景化提出更高要求。信用作为道德和规则约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健全信用发挥作用的机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