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主题游:朱瑞将军纪念馆—雪枫公园—马陵公园—朱瑞红色文化旅游区
(六)创新休闲业态体系
紧跟体验经济时代游客新诉求,引导旅游要素向旅游吸引力转型,打造特色彰显的、极具吸引力的休闲业态体系。
品味宿“食”。通过餐饮美食与地域文化的结合,提升美食餐饮主题性、体验性,积极培育“宿城味道”美食餐饮品牌。以幸福路、西湖路、清水河商圈为重点,培育一批文化特色彰显的美食街区。充分挖掘老字号名店、名菜,推进文化主题化餐厅打造,培育“十大餐饮名店”“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等,打造宿城美食名片,形成项王英雄宴、醉美湖鲜宴、传统美食宴、健康农家宴、将军红色宴五大特色美食系列,研发系列美食伴手礼。
心灵归“宿”。优化酒店供给结构,引入1-2家五星级酒店、2-3家四星级酒店、2-3家精品民宿,提升住宿设施品质,优化旅游住宿结构。引导西楚文化、生态度假等文化主题型酒店入驻,在乡村休闲板块融入特色民宿、房车营地等特色非标住宿,丰富区内住宿产品体系。
乐享宿“闲”。以中心城区和西片区为抓手,引导文化娱乐、运动休闲、乡村休闲、滨水休闲四大休闲业态,共塑乐享宿“闲”品牌。依托西楚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等,拓展休闲康体、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乡村民俗等休闲业态。结合南片区成子湖的可利用水域,融入游船、垂钓、水上运动等水上休闲活动,并结合宝龙24街、清水湾•金樽坊等滨水空间丰富夜间美食、购物等滨水休闲业态。
丰富宿“购”。抓住生态、文化、产业特色,研发“宿城有礼”系列旅游商品,包括“盖世英雄”“非遗国潮”“宿城风味”“健康养生”“工业智创”“红色记忆”六大系列。建立旅游商品销售体系,开设“宿城有礼”购物板块,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依托游客集散服务体系、休闲购物街区融入旅游商品销售网点,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旅游购物体系。出台诚信旅游服务标准,优选诚信示范街区、示范商户,积极引导诚实守信、健康有序的放心购物环境。
点亮宿“夜”。完善古黄河生态休闲廊道、项王故里、城市休闲街区的亮化设施,积极引导主题化夜景观提升,形成夜景兴奋点和兴奋区。以丰富项王故里、清水湾•金樽坊、楚街、宝龙24街夜间休闲业态为重点,形成“夜游、夜娱、夜购、夜食、夜宿”系列夜间产品。
(七)提升智慧旅游服务水平
强化智慧化应用支撑。系统提升全区旅游智慧化服务水平,构建涵盖旅游综合服务平台、行业监管指挥中心、数据分析决策中心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成智慧文旅平台“宿城文旅”,开设旅游咨询、预定、服务、游玩攻略、投诉等功能板块,打造面向旅游管理、服务、监测多场景的智慧化应用支撑。
提升旅游业数字化水平。借助5G、人工智能、区块链、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文旅产品业态,丰富和优化数字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包括数字文博展览、VR虚拟旅游、数字科技演艺、数字娱乐、数字运动休闲等,从视觉、听觉、嗅觉、触感等多方面带给游客沉浸式体验,拓展游客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六、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通过产业、产品、市场融合,催生文旅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
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力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促进城市休闲功能的转型升级、释放多元文化魅力,通过文化创意激活文化产业,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提升景区文化主题化建设。重点对项王故里、印象黄河、酒都公园、月堤湖生态公园、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等景区文化进行文化元素提升,将文化产品化、文化体验化、文化游乐化,延伸文化体验深度,推进文旅供给侧改革。
拓展休闲业态文化维度。在各商贸街区、休闲公园充分植入文旅元素,导入餐饮、住宿、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业态,推进休闲业态文化主题化、体验深度化升级,大力提升休闲业态吸引力及造血能力。
促进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创新融合文物活化利用,以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为主培育旅游新业态,活化文物资源、展现文物价值;开展非遗进学校、非遗进景区、非遗进社区活动,将苏北大鼓、苏北琴书、淮红戏、项羽传说等极具代表性的非遗文化充分融入文旅产品开发,丰富非遗文化体验、创新非遗文化的传承利用。
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持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和生产,研发一批艺术性、实用性并举的文化创意产品。以项王故里、楚街为示范点,打造文创旅游街区,鼓励本土文艺协会、艺术设计公司、文化创意人才进驻,打造极具旅游功能的文创休闲空间。
延伸科技文旅融合深度。支持文化场馆、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等运用文化资源,发展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模式,推出更多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5G+VR/AR+文化旅游”,打造虚拟赏景、虚拟讲解等体验产品,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
(二)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载体
争创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对标国家、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统筹区域内文化旅游资源,以文化景区、文化创意园区、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为阵地,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以高质量文旅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旅需求,积极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长三角知名生态文旅休闲名城。
培育高品质旅游休闲街区。按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要求,推进区内商业街区的文化主题化、品质化、休闲化提升,打造融餐饮、娱乐、休闲、文化体验、住宿、购物等业态于一体的休闲街区。“十四五”期间,支持古黄河滨水休闲街区、清水湾•金樽坊等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打造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积极推进夜间文旅消费的升级和夜间经济的激活,引导有条件的休闲街区、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艺产品,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服务,完善夜间交通等配套服务,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项王故里、宝龙金鹰街区、清水湾•金樽坊创建江苏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