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打造市级健康科普知识传播平台,建设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发挥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媒体平台科普宣传作用,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提供健康科普服务,宣传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加大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组织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活动,引导城乡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辅导,重点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管理。推进合理膳食行动,加强营养健康科普,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实施“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控制过量饮酒,降低群众患病风险。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县(区)和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到2025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6%。
8、控制烟草烟雾危害。积极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烟草(包括电子烟)危害的认识,引导全社会主动参与控烟,自觉远离烟草,形成良好的控烟氛围。加大公共场所控烟执法力度,全面推进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积极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巩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建设成果,全力推进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养成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的良好社会风气。严格落实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法律规定,筑牢青少年“拒绝第一支烟”的社会防线,有效减少吸烟人群,通过“家校联动”,倡导无烟家庭建设。规范开设戒烟门诊,提供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等服务,不断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到2025年,全市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1%。
(三)深化综合医改,增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全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立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9、强化组织领导与“三医”联动。将深化医改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持续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有效发挥政策协同叠加效应。推进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继续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家和省级试点工作,推动医疗机构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建立健全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动态调整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水平。按照省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要求,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逐步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用药模式,提高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品种和金额占比5个百分点。
10、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持续提升县域服务能力。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加快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诊疗秩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城市,推进建立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与二级医院、若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联合的城市医联体实质性运行。在县域,推动以县(市、区)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为龙头,与若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的县域医共体实质性运行。以医保支付方式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医联(共)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打造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上下级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通道,推行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管理模式,逐步减轻群众跨区域就医负担。建立健全专科联盟、名医工作室、联合病房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11、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管理体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强化医院法治建设,把党的领导融入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规范运行医院章程,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健全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合理制定并落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并建立动态核增机制,稳步推进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到2025年,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有效发挥成效。
12、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适应群众医疗健康需求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态势,从社会、区域、机构、个体层面转变发展模式。发挥公立医院在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营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资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率先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效果评价,全面提高公立医院运行质量,加快补齐短板和弱项,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着力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提供有关怀的医疗,培养有情怀的医生。
13、扎实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按照省定现代化建设标准,大力推进市、县(市、区)卫生监管能力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不见面审批”,优化办事流程和服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健全卫生健康行业信用体系,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在院感防控、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医疗诚信等领域,试点推行以数据监测、远程监管、预警防控为手段的“非接触式监管”。
(四)发展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整体竞争力。围绕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五大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建设,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促进薄弱专科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确保人人享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坚持“建高峰”与“补短板”相结合,统筹区域、城乡、专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优质高效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化。
14、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坚持“建高峰”与“补短板”相结合,推动市县医疗服务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医疗高峰、五大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新建迁建一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大力推进市、县(区)妇幼保健院新改扩建进程,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增强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辐射能力。加快引进上海、北京和南京等城市医学人才和团队,建立专科联盟,发展远程医疗,建立区域卫生科技创新联动与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协同研究机制。推动扬州高校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培养基层医疗卫生紧缺人才。开展医疗卫生短期培训。到2025年,力争所有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达到国家三级乙等标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进入市级医院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百强,建成100个家庭医生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