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三、气候状况

  吴江属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多年平均温度16.9℃,历年最高气温39.2℃(2007年7月28日),历年最低气温-9.8℃(1977年1月31日)。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最小相对湿度9%。多年平均降雨量1257.1mm,年最大降雨量1602.9mm(1999年),年最小降水量632.5mm(1978年)。年无霜期250天,春夏两季盛行东南风,秋冬季节多偏北风,7~9月常受台风影响。冬季出现寒潮天气。

  四、水文水系

  吴江区境内河道纵横,湖荡密布,共有大小湖泊300多个,列入江苏省重点保护规划的湖泊330个,占全省近一半。拥有一类空气二类水质的东太湖岸线近50千米。境内河渠纵横交叉,湖荡星罗棋布,河湖交织相通,组成密如蛛网的水道系统,既有利于船运与灌溉,又有利于调节水位。吴江区内流域性河道共3条,包括太浦河、江南运河、吴淞江;区域性河道共5条,包括牵牛河、頔塘、苏申外港、八荡河、苏嘉运河。全区50亩以上的湖泊荡漾351个,除太湖外,较大的湖泊有元荡、长漾、北麻漾等。湖荡一般多呈圆形或长圆形,水深2米~3米,湖岸平齐,湖底平坦硬实。

  境内水系以太浦河为界分为浦南、浦北2大片,浦南属杭嘉湖水网区、浦北属淀泖水网区。江南运河纵贯南北两片,起到了调节和承转境内水量的作用。浦北片主要来水为东太湖的出水,部分水流自苏州由运河、斜港和吴淞江北岸各口门注入,另有部分水流由太浦河经运河、窑港注入。东泄通道北有澄湖、白砚湖,南有八荡河、元荡进入淀山湖。浦南片来水以澜溪塘为干流,南受浙江义乌镇市河和横泾港来水,两河之源同出天目山区,会于平望莺蔸湖,一股由老运河南行至大坝港东泄,一股由雪湖入太浦河,一股由新运河行至太浦河,因此浦南片主要东泄河道为太浦河。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吴江区全区总面积1237.44平方千米(包括太湖水域面积59.94平方千米)。下辖松陵、江陵、横扇、八坼4个街道和黎里、盛泽、七都、桃源、震泽、平望、同里等7个镇。

  截至2020年末,吴江区总人口(户籍)为87.67万人,常住人口154.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总人口为116.12万人,城镇化率为75.16%,城镇化率(常住人口)低于苏州市平均水平(81.72%)。

  图1.2-1 吴江区行政区划图

  二、经济发展

  2020年,吴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2.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50亿元,下降2.3%;第二产业增加值1000.20亿元,增长0.5%;第三产业增加值965.13亿元,增长1.0%。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48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税收收入213.13亿元,增长4.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0.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累计民生支出192.23亿元,增长11.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8.7%。

  2020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78.5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764.9亿元,增长1.5%。完成工业投资215.30亿元,增长23.5%,总量位列苏州十大板块第三。

  2020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97元,增长4.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10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16元,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885元,下降1.8%。

  第二章 工作成效和面临问题

  第一节 水生态环境保护已有成效

  “十三五”时期,苏州市吴江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打造“创新湖区”和建设“乐居之城”的发展定位,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生态绿色为第一理念,始终把治水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谋划推进,积极探索河湖管护新思路、新方法,坚持科学治水、系统治水、依法治水。通过5年的努力,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碧水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成功入选首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十三五”期间,吴江全面落实“水十条”、太湖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紧紧围绕水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以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为重点,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吴江区1个江苏省“水十条”城市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湖泊总氮除外)达标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均为100%。按照国家考核目标,2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且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按照省考核目标,7个省考断面,共有6个断面达标且达到或优于III类,占85.7%,优III类断面比例较2016年提高14.3%;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元荡湖元荡湖心除总磷外,全部达标。从市控断面来看,2020年,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5%,劣Ⅴ类市控断面全部消除。太湖连续13年实现“两个确保”。截至“十三五”末,114个区级河湖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水体数量达到76个,太浦河、江南运河等重点河湖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吴江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二、河湖治理扎实推进

  坚持水岸同治,实施“三水同治”、河湖“三乱”整治、黑臭河道整治、“两路一河”环境整治等系列治水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断面长制,建立了区、镇、村三级河长体系,覆盖全区2900多条(个)河湖。在全国首创联合河长制,建立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体系,实现跨界河湖联合河长制全覆盖。不断优化联合治水的格局,在联合河长制的基础上,扩大跨界治水范围,深化联合治理机制,从河湖水系规划、治水项目协同等方面加深沟通协作,共同解决区域内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形成“上下游一盘棋”的治水新格局。实施“一湖一策、一河一策、一断面一方案”。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圆满收官,完成220条黑臭水体整治。高质量完成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任务,实现1701艘渔船应退尽退、3266名渔民应保尽保,长漾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39万亩全面禁捕,同里湖、黄泥兜等近11万亩水面退出生态养殖,采用以增殖放流为主的生态管理模式。开展大运河干支流加密监测,严控支流支浜污染。集中开展湖泊生态治理,基本完成东太湖综合整治后续工程、大渠荡、洋沙荡等湖泊治理工程,从工业点源治理、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治理、湖泊生态修复等四方面入手开展元荡水环境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太湖综合治理,完成588个太湖入河排口溯源,太湖湖体1168块围网养殖实现清零,完成太湖沿岸3公里范围内1.52万亩池塘养殖标准化改造和退出,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化工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以“水十条”及太湖流域重点工程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面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0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