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16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682 ≥0.7 预期性

  水生态 17 恢复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河湖数量(个) 1 预期性

  18 重现土著鱼类或水生植物的水体数量(个) - 1 预期性

  19 自然湿地保护率 71.1% 75% 预期性

  20 适宜恢复区域沉水植被恢复面积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约束性

  注:①“十四五”吴江区国考断面增加到5个,其中新增的元荡湖口断面考核目标为Ⅳ类。

  第四章 主要任务

  加快探索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把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集约节约发展,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推进陆地和水域协同治理,努力“保好水”“治差水”,推动河湖水质持续好转,水生态逐步恢复,书写“草丰鱼跃、人水和谐”的水韵吴江美丽画卷,为长三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

  第一节 绿色发展,持续深化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一、调优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认真落实《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等管控要求,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建立动态更新调整机制,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镇村两级工业集中区优化整治提升,加快低质低效企业转型转产和落后产能淘汰。推动生态敏感区内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环境风险且不具备整治条件的企业依法关闭或搬迁至合规工业园;推动绿色制造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动绿色产品认证,健全绿色产品市场体系,推动吴江绿色产业能级提升。

  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化工、印染纺织等重点行业加快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化工产业向集中化、大型化、特色化、基地化转变。推动重工业有序升级转移。印染行业按照“整合优化、提质增效、绿色高端”的思路,实施品牌战略,率先打造成为绿色印染示范区。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主动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低端低效产能。持续开展“千企技改升级”行动计划,加快推广“智能工厂”“数字车间”。

  深化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扎实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全面落实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要求。积极探索清洁生产审核新模式,实施差别化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探索行业、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整体审核模式,提升行业、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水平,探索开展政府购买第三方清洁生产审核服务试点;积极探索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相衔接的模式,将排污许可证申领、登记与实施情况纳入审核内容,以清洁生产审核支撑排污许可证科学核发,促进排污许可规范实施与常态管理。

  二、优化空间布局

  统筹国土空间布局。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前提,统筹安排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涵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规模。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依法推进水污染严重地区、敏感区域、城市建成区内现有污染较重的企业退城入园、异地搬迁。推动印染纺织企业集聚发展,完成盛泽印染企业集聚。到2025年,城镇人口密集区现有不符合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就地改造达标、搬迁进入规范化工业园区或关闭退出,企业安全和环境风险大幅降低。

  优化区域生态格局。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保护,开展全域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丰富生境类型,增强生物多样性,凸显江南水乡传统生态特征。综合河湖本底、活水畅流、生态绿廊、林田分布等生态要素,依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等文件,配合构建“青吴嘉”“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的生态保护格局,打造层次丰富、类型多样的生态连接线,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形成人水相依、城水相融的生态绿色示范区。明确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地区,切实增强红线意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硬约束,依据《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文件实施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最严格准入制度。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合理划出各类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形成森林、湖泊、湿地等多种形态有机融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改革,推进“三优三保”升级版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大农村空置住宅处置力度,严控分户宅基地增量,鼓励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建设,加快老城改造和有机更新,因地制宜利用闲置厂房、仓储、校舍及控保建筑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开发区“腾笼换鸟”、“二次创业”。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大力推进存量建筑活化利用,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公共配套服务功能提升提供载体和空间。

  三、推进绿色发展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为抓手,开展绿色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强化绿色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绿色技术研发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推进企业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重点推进生态设计、推广使用核心关键绿色工艺技术及装备,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环境问题。分领域打造具有行业推广示范性的绿色工厂,培育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加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培育力度,鼓励龙头企业搭建绿色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实现资源联供、产品联产、产业耦合共生。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绿色制造咨询、认定和培训等服务,为行业提供绿色制造业整体解决方案。到2025年,“十四五”时期,创建绿色工厂至少10家。

  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科学编制新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依法依规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准入标准。建立健全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园区循环链条培育延伸,探索建立资源联供、产品联产和产业耦合共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国家级绿色示范园区。推动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继续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化工等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贮存、预处理和外置设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0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