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2022~2030年

  深化“一带两片三廊”建设。通过低效企业关停转型、生态修复、布局重组,将长江沿岸地区打造为长江绿色转型发展先行示范带。建设德胜河以东地区重点完善和提升产城功能品质,打造和谐共生的产城融合片区。按照生态隔离、道路隔离、职住平衡的原则,合理划分全区产城融合单元。单元之间优先保护城市开发边界外围的山林、水体、湿地、耕地、公园绿地等生态空间,鼓励以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形成产城融合单元之间的生态安全屏障,发挥生态隔离、环境改善休闲游憩等复合生态系统功能。建设德胜河以西地区以生态保育为主,打造集田园风光、休闲体验、没理乡村于一体的田园生态片区。依托新龙生态林、德胜河、澡港河形成三条重要生态开敞廊道。

  推进生态廊道及生态文化带建设。按照“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的建设标准,将奔牛镇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文化休闲轴。落实运河沿线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加强大运河岸线资源保护。到2025年,新北区奔牛运河景观生态廊道延伸工程建成投运,集中力量建设好新孟河、德胜河、藻港河等三条重要生态廊道。以道路、水系为依托,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廊道,连通城市公园、生态片林等点状分布的生态斑块,拓展生态源区服务功能。

  (四)推进经济绿色发展,迈入低碳转型时代

  1.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1)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优化农业生产

  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推进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农业产品品牌,延伸农业产业链。持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两个重点,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物流服务,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利用农业展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注重农业生产技术运用,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到2025年,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7万亩,亩产能600公斤以上,优质食味稻占比达到70%以上,集中打造知名稻米品牌。

  大力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农业实现产业模式生态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积极建设优质农产品载体,推进蔬菜园艺、畜禽养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探索稻田种养结合,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生态模式,实施“两品一标”提升行动,大幅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到2025年,全区常年性蔬菜基地面积最低保有量稳定在1.2万亩,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绿色优质蔬菜占比达到70%以上。化肥和农药使用持续减量,畜禽养殖排泄物及死亡动物、农作物秸秆、农药废弃包装物及废弃农膜基本得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70%以上。

  (2)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能源产业集群。紧跟能源产业低碳化、智能化、互联化发展趋势,把能源互联网作为全区智慧能源产业跃升的主攻方向,鼓励和支持天合光能作为全球行业龙头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快带动新能源产业高原迅速崛起。以创建国家城市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抢抓国网在能源供给、传输、消费端推动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新模式应用“五化”革命机遇,形成以“造、发、储、配、用”为特征的智慧能源产业裂变式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智慧能源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打造全国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牢牢把握化工园区转型升级“进与退”“取与舍”的关系,进一步突出新材料上下游强链补链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以化工园区的存量企业创新提升和增量项目的创新引领为抓手,以大丝束碳纤维、光刻胶等重大项目为支撑,重点围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电子化学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发力,实现新材料产业质效和规模的“双突破”,将新材料打造成为体现高新区产业升级高度的地标产业。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打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智造基地。以东风日产新车型、比亚迪、北汽福田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链配套,加快引进和突破整车轻量化等创新智造项目,建立从关键零部件到终端产品的完整制造体系和创新体系。建立全区汽车产业整零对接平台,引导本土整车厂与总成系统和配套部件企业组建协同发展联合体,形成本区域“小循环”产业协作格局,真正将全区配套完备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全”的基础转化为“强”和“大”的优势。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打造特色鲜明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抢抓常州市全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时代窗口,将第三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捷佳伟创半导体湿法生产设备、宏微科技IGBT等项目建设落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科创港集聚创新孵化作用,全力推动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医疗系统、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产业化发展。大数据以国家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工程为支撑,形成全国第一的空天信息数据“一站式”快速获取和“一键式”综合应用云服务支撑体系,在全区带动打造形成百家以上的卫星空间信息企业的智慧数据谷。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打造以精准医疗为特色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重点推进扬子江、恒邦、千红、合全等项目加快建设,争取引进更多知名研发外包单位CRO、CDMO等入区发展,着力引进相关龙头企业将医疗设备整机以及零部件、产品中试和制造等环节落户,构建智能生命健康产业全生态。到2025年,新医药及医疗装备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6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