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2-2026)

  加快企事业单位信用建设。深化公开透明、自动评价、实时滚动的排污企事业单位环保信用评价体系,着力打造“互联网+监管+信用”综合监管闭环,建立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推行“环保脸谱”体系应用,对企业实行分类差别化监管,对环保诚信企业和良好企业,在环保专项资金、环保评先创优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推进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

  (6)建立智慧环境管理平台

  建立完善智慧环保平台,统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将其运用于环境质量预警预测、环境形势综合研判、环境政策措施制定、环境风险防范、生态环境重点工作会商评估等领域,不断提升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建设洮滆太流域标准化水生态系统综合观测中心,配套多要素监测网络,提升水生态环境大数据研发能力,构建流域生态环境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流域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河湖水质预报预警及湖泊蓝藻水华预报预警等功能;加快推广工业园区第三方综合能源服务,从企业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两方面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服务,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安全水平

  1.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1)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

  强化目标约束和峰值引领。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确保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完善碳排放双控目标管理,将碳排放双控目标纳入武进区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将碳达峰水平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考核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确保完成常州下达的碳排放目标任务;将碳排放双控目标纳入企业“环保脸谱码”管理体系,建立“红、橙、黄、蓝、绿”五色预警机制;实行达峰行动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配套建立年度重点工作进展报告制度、中期跟踪评估机制,将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降低重点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围绕火电、钢铁等重点高耗能行业和高排放企业,以先进适用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重点,大力支持发展节能减排产品,积极推广低碳新工艺、新技术,支持采取原料替代、生产工艺改善、设备改进等措施减少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开展碳排放与环评管理的统筹融合试点;开展重点行业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对标活动,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支持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打造长三角建筑科技创新中心,依托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率先探索绿色建筑低碳发展新路。

  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开展能源低碳试点,组织推进武进绿建区等率先开展碳达峰先行区、碳中和示范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创建,鼓励高新区、西太湖产业园在达峰行动中走在全区前列,探索建设“碳中和”示范工程,建设一批“近零碳”工厂,攻克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常州零碳城市建设做出武进贡献;加大对园区、社区、企业等推进碳达峰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试点地区给予支持。

  健全碳减排交易机制。按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统一部署,有序开展配额分配、排放核查与配额清缴工作;组织开发一批新能源、工业节能降碳、生态系统碳汇等类型的自愿减排项目,推动武进核证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碳排放纳入化工、建材、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试点;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大力推动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上海)中心常州基地建设,支持绿建区发展碳排放权交易产业;鼓励企业通过碳资产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依托“常州地铁碳减排账户系统”,推动碳普惠体系建设。

  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全面支持秸秆离田收储能力建设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加强污水、垃圾等集中处置设施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鼓励开展城区污水处理厂甲烷排放控制和回收利用,鼓励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产生甲烷的工艺环节实施封闭负压集中收集处理,鼓励开展甲烷利用示范试点,努力控制废弃物处置领域温室气体排放。

  (2)提高气候治理综合能力

  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推动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鼓励企业主动公开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要率先公布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和控排行动措施。

  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核算。开展武进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建立重点耗能企业碳排放情况数据库,进一步完善相关统计报表制度,在环境统计相关工作中协同开展温室气体排放专项调查;严格执行《江苏省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暂行管理办法》,督促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或排放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企业开展碳排放报告。

  2. 全面改善空气质量

  (1)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

  推进空气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以降低PM2.5污染为空气质量改善的核心目标,推进O3污染协同控制,以质量改善目标引领大气污染防治布局;开展夏秋季臭氧及秋冬季PM2.5污染来源解析,统筹考虑PM2.5和臭氧污染区域传输规律和季节性特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治理,强化差异化精细化管控;深入打好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重点区域内的160家工业污染源和5个“污乱”试点区域大气污染排查整治工作;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持续推进武进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精细化管理服务,对重点污染物实施实时监控、精准排查、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空气质量目标责任制,完善定期通报排名制度,及时开展监测预警。

  健全污染过程预警应急响应机制。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调度机制,及时开展管控清单更新,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问题,综合运用用电监控、重点源在线监控、网格化监测系统、走航监测、无人机监控等先进手段,精准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严格落实《常州市武进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分级分类确定应急管控措施,评定豁免企业,实施差异化管控,强化差异化管理和正面引导;夯实应急减排清单,确保重点行业涉气企业全纳入应急减排清单,指导纳入应急减排清单的工业企业制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探索轻、中度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的应对机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69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