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工业废水污染防治。推进纺织印染、医药、食品、电镀等行业整治提升,严格工业园区水污染管控要求,加快实施“一园一档”、“一企一管”;开展涉磷企业调查及整治,摸清工业总磷污染基本情况,全面建立涉磷企业本底清单;继续开展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开展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效果评估,根据园区自查和摸排情况,限期实施分类整治,实现工业企业“雨污分流、清污分流”,2022年底前,完成市级、镇级以及村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推进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建设,以现有电镀、化工等涉重、涉氮磷排放企业为重点,推进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开收集、分质处理,优化升级生产治理设施,提高特征水污染物处理能力和效率;加快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纳管工业企业实施评估,对于不能被城镇污水处理厂有效处理的工业企业排水,限期退出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快工业污水处理厂及收水管网建设,2023年完成武进高新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
深入开展农业水污染防治。全面完成雪堰镇新康村1800亩农田退水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推广农田退水治理“新康”模式,因地制宜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通过对沟渠进行底泥改良,种植水生植物,恢复沟渠生态系统,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农田污染的近零排放;推进水产养殖整治,规范设置养殖尾水排放口,严格落实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实施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促进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强化船舶污染治理。全面完成辖区内河非法码头及设施的清理整治,完成港口码头环保问题整改工作;以船舶污染物送交上岸为着力点,进一步补齐收集、送交以及船员环保意识等环节的短板;推进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与城市市政公用系统的有效衔接,强化船舶油污水等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能力建设,建立船舶污染物“船-港-城”一体化处理模式;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风险管控,加强对从事船舶相关作业单位的环境监管,推动建立港口船舶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持续巩固消黑、消劣成果。深入推进支浜消除劣Ⅴ类行动,组织开展支流支浜的“查测溯治”,根据支流支浜重点整治清单,对突出环境问题编制“一浜一策”,依照V类水甚至更高标准的水体水质要求,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河段和支流清理整治,2022年底前完成60%消劣整治任务,2023年全面完成消劣整治任务;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定期开展已完成整治的支流支浜“回头看”,全面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全面消除入湖河道一级支浜劣Ⅴ类水体。
(3)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深化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建设,严格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重复利用,开展节水型园区试点建设,重点加强规上化工、纺织、电子、食品等高耗水行业企业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保障新建城镇污水厂尾水再生利用规模不低于处理规模的30%;开展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再生水、雨水用于生态补水,鼓励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分散处理设施尾水以及经收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河道生态补水;完成武南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滨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和阳湖生态净水厂建设项目,新增再生水13万吨/天;加快实施节水压采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积极推广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8%。
保障河湖水生态流量。严控区域内主要口门调水、排水,建立上下游协调、兼顾水生态、水安全的水资源联合调度机制;科学评估新孟河开通对武进主要河道水质、水文影响,结合评估结果,优化城区活水调度方案,科学推动闸站管控、排水管控,稳步推进武进中心城区活水调度;实施武南片区活水工程,增加区域水环境容量,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科学确定永安河、太滆运河、武进港、漕桥河生态流量控制断面,合理确定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目标,协助常州市完成滆湖生态流量(水位)核定,严格保障太湖2.65m最低生态水位;推进武进区数字孪生江苏太湖地区典型水网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改善水工程生态流量泄放条件。
(4)积极推动水生态修复
加强“两湖”流域水生态修复。“两湖”片区实施“总磷削减、生态恢复、遏制蓝藻、水源保障”策略,制定治理太湖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外源减量与内源减负,实施全口径总磷控制;实施“两湖”生态清淤,重点清除湖泛易发水域及太湖湖底污染严重水域淤泥;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针对“两湖”向湖面一侧片区,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建设一定规模化浅滩湿地;进一步加强外源减量,强化太湖、滆湖入湖口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系统建设,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实施滆湖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滆湖以渔控藻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开展湟里河、中干河等入滆湖河道治理,进一步扩大“退渔还湖”成效,实施“退田还湖”二期工程,针对已“退渔还湖”片区实施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滆湖近岸水生态修复工程,推动环湖绿色廊道和湿地带建设;在滆湖上游区域开展水环境小流域试点整治、入滆湖河道沿线排口排查整治及东安片区集镇区河道综合整治,有效改善入滆湖河道水质。
主干河网水生态修复。主干河网水域实施“以河养河、生态护河、风险防控、支流整治”策略,有效去除水体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加快水利系统河道建设、调水引流、闸坝控制等工作的生态化引导,全面打通河流水系;利用新孟河引清功能,完成新孟河区域水、滆湖区域河网综合整治,使环滆湖地区水“活”起来;引入滆湖、太湖等重要清水源,促进武南、雪堰、马安等片区水体有序流动;开展河道清淤,对河底生态环境进行改造,打造“水下森林”立体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生态净化能力;实施河道驳岸及景观工程,打造生态护岸,构建生态与景观有机融合的“水上森林”生态系统;加强新孟河沿线控源截污,加强未设置节制闸支浜的水质监测,对存在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降低对主河道影响;鼓励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建设人工湿地生态缓冲带,实现尾水生态净化,进一步削减氮磷污染;实施“幸福水乡”工程,结合区级骨干河道治理、镇村生态河道建设和小微水体整治,继续实施河道水系“大中小微”连片综合治理,打造更多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系统治理样板片区;全面推进生态河湖行动,建设一批“五好河道”、“生态河道”,积极争创“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示范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