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绿色循环数字农业
围绕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加快建立茶叶、菊花、水稻、油菜等4大产业绿色生产技术标准。力争到2025年全县主要农作物技术覆盖率90%以上,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3%以上。实施好“全国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休宁监测点项目”建设,实现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达标防治处置率达9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5%,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0%,农药利用率达43%;开展“沿江(新安江、横江、率水)、环湖(月潭湖)”畜禽污染治理提升工程,实施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95%。完善农药集中配送、农资“智慧监管”、农产品质量追溯、网格化质量管控、农残监测等五大体系信息化建设,农药废弃包装物、废弃农膜回收率分别达100%和85%。兽药残留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以上。实施数字赋农行动。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数字化建设,实施好鹤城乡省级数字乡村试点。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推进省、市畜禽养殖类龙头企业数字化应用;以省、市以上茶叶、蔬菜、水果标准园、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以茶叶加工企业、水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推进工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建设一批数字化工厂。力争到2025年全县建设数字化工厂2-3家,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0个。持续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深入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县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超10亿元。推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全部实现带码销售,培育地域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农产品网货品牌。引导乡村旅游示范村(镇)开展线上营销,发展智慧休闲乡村旅游。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益农信息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专栏3特色现代农业
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推动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左右;到2025年,力争“两茶一花一鱼”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5亿元。
示范园区(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
重点项目:休宁新安源头有机茶生产核心区基地建设、鹤城有机茶核心区建设、海阳镇菊花绿色精深加工项目、板桥乡泉水鱼加工基地、鹤城山区泉水养鱼养殖项目、溪口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五城镇农产品示范基地、鹤城香榧产业等。
第四节 积极发展特色文旅产业
紧紧围绕旅游发展布局,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全域视野、全局意识谋划旅游发展,深化全域旅游模式,推动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复合转型,打响“中国状元县· 休宁”品牌,建设高品质休闲康养胜地。
(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科学规划、积极优化“五核七区、三轴四带”的全域旅游总体布局,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全方位带动休宁全域旅游发展。打造五核。围绕“一山、一湖、一城、一镇、一村”五大核心,即:山(齐云山)、湖(月潭湖)、城(状元城)、镇(万安镇)、村(福地村)五大核心。整合七区。具体包括新安源旅游集聚区、月潭湖旅游集聚区、齐云山旅游集聚区、状元城旅游集聚区、环城屯溪旅游集聚区、山地运动旅游集聚区、山地康养旅游集聚区。连通三轴。整合G205(儒村-海阳)、G237(海阳-浮潭)、G237(浮潭-岭南)公路沿线旅游景区、旅游项目和重点乡镇(蓝田、海阳、商山、五城、山斗、岭南、龙田),形成南北交通干线旅游发展轴;整合横江沿线景区、旅游项目和重点乡镇(齐云山、渭桥、海阳、万安),联动东临溪、榆村,形成横江旅游发展轴;整合率水河沿线景区、旅游项目和重点乡镇(鹤城、流口、汪村、板桥、溪口、月潭湖、商山),联动源芳、白际、璜尖,形成率水旅游发展轴。联动四带。发挥蓝田、鹤城、白际、岭南“四带”外联承接作用,打造大黄山旅游协作增长带、皖赣协作增长带(西南)、皖浙协作增长带、皖赣协作增长带(南部),联动外部资源,承接外来客源。
(二)推动旅游多业融合
坚定实施“旅游+”战略,突出旅游多业融合理念,加快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体育、研学、康养、工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丰富完善文化旅游产品,构建高品质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深度挖掘徽文化、道家养生文化、状元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主题的旅游核心资源,加快打造融入休宁特色的文化IP,积极培育文旅融合“爆款”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强化皖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引领,协同建设黄山市体育产业联盟,发挥齐云山、月潭湖生态资源优势,打响特色精品赛事品牌,推动“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加大“旅游+康养”、“康养+体育”培育,推进省级服务业示范集聚园区建设,提升发展医疗康养旅游产业。深入挖掘生态、文化、红色等特色资源,开发系列主题研学课程和路线,打造状元博物馆文化研学游、齐云山地质探秘研学游等研学产品,完善研学设施服务,打响休宁研学品牌。以齐云旅游小镇为示范引领,积极推动溪口汽配微型产业集聚区深入挖掘识别度高的文化主题与特质,打造一批满足消费者观光休闲、文化体验等多样化需求的工业旅游精品。
(三)提升旅游发展效益
深耕本地文化旅游资源,以精品化、特色化为标准,加快完善基础旅游配套,丰富文化旅游精品,聚焦智慧旅游发展,推动旅游服务升级。紧抓皖南交旅融合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契机,全面完善“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持续推进旅游风景道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化改造。倡导“主客共享”旅游发展理念,完善文化旅游体育综合服务设施,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三级公共文旅服务网络。围绕“吃、住、行、游、娱”等旅游要素,丰富多元旅游精品,发扬特色饮食文化,开发特色菜品,支持发展精品民宿,打造徽州民宿集群,进一步完善景区游览设施配套,优化游客出行游览体验,营造良好文娱环境,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目的地,推动形成区域旅游大格局。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营销合作,积极创建旅游国字品牌。支持休宁县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中国(徽州)豆腐文化园3A景区创建。
(四)推动智慧旅游发展
加快旅游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融合发展,推动智慧旅游景区(点)建设,强化智慧监管、智慧导览、智慧营销,完善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旅游服务载体。加快“一部手机游休宁”全域旅游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公共热点区域、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重点旅游乡(镇)村基本实现无线网络、智能导游、电子解说等功能覆盖。推动“旅游+互联网”跨产业融合,进行智慧旅游试点、旅游物联网设施建设、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促进旅游+VR发展,提升游客智慧旅游体验品质。
专栏4 特色文旅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年游客接待总量达到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5亿元,建设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重点项目:加快万安老街-古城岩景区保护升级利用等一批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全面铺开全域旅游发展框架;积极促进实施月潭湖研学基地、龙田红色旅游开发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创新业态和产品,培育文旅发展新动力;大力推动黄山徽国商温德姆花园酒店、中国(徽州)豆腐文化园3A景区建设等一批旅游品牌创建项目,提高文旅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推动实施一批精品民宿酒店项目,加快打造徽州民宿集群;推进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一批旅游设施提升项目,提升旅游发展品质。
第五章 实施特色产业重点工程
第一节 重点项目引领工程
加强项目推进,重点推动智能制造、绿色食品、农业产业化、旅游综合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企业技改项目实施,增强转型示范作用,完善县级领导联系推进重点项目制度,强化对项目建设的推动、服务和指导。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管,强化政府职能,提升投资效益。深入谋划,分类管理重大项目,注重项目动态调整,坚持调度核查机制。认真研究国家各项产业政策、长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新动向,紧跟产业发展谋划新项目。
第二节 优势企业引领工程
实施“亿元企业”培育计划,形成一批亿元农业种养、产品加工领军企业,鼓励农业企业开展农业数字工厂建设和国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落实县领导联系帮扶工业企业机制,加强要素保障,支持骨干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强化企业入规培育,大力实施“市级队”企业培育计划。持续开展“腾笼换鸟”,有序处置“僵尸企业”,推动实施“机器换人”,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引导企业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推进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培育信息消费相关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开发“5G+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鼓励企业加快上市挂牌步伐。加大项目融资,开展政银担企对接活动。积极落实《休宁县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休宁县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休宁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奖补办法》,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在技术、产品、服务等领域持续创新突破,深化与配套服务企业协同,引领产业链深度融合和高端跃升。鼓励先行探索,发展专业化服务,提供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引导业内企业积极借鉴、优化创新,形成差异化的融合发展模式路径。以园区为重点,完善服务体系。围绕智能制造、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链相关服务企业,推动产业能级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