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休宁县“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

  休宁县“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

  前 言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国土面积2126km2,辖11镇10乡。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6座、大小河流237条,森林覆盖率达83.27%,齐云山被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六股尖是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源头,山高林茂、水系密布、生态优越、水量丰富。休宁多年平均降水量1921.2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5.8亿m3,人均地表水资源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休宁历史文化厚重,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建县,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共走出19位文武状元,万安罗盘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誉为“中国第一状元县”“中国罗经文化之乡”。

  回顾“十三五”期间,休宁县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月潭水库基本建成,水利灾后薄弱环节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工程得到全面落实,水利行业能力明显提高;全县防洪排涝标准、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水生态环境质量等得到全面提升和改善,水利监管能力建设显著加强。

  展望“十四五”时期,休宁县将紧紧把握实施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休宁水利改革发展基础支撑作用,为此编制《休宁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做好“十四五”休宁县水利事业发展顶层设计不仅显得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按照国家、省市及休宁县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深入调研、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规划》全面总结评估休宁县水利发展现状,系统分析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休宁县水利发展总体思路。为全面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规划》围绕建设休宁县“幸福河湖”的目标愿景,从实施防洪提升工程、强化节水和水资源配置、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做强徽州水文化、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如何补齐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从强化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管和加强水安全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如何强化水利行业监管,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聚焦制约水安全保障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和强化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的若干措施。

  通过《规划》的实施,休宁县水利发展水平在“十四五”期间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休宁县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休宁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设施保障,为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黄山市南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39′~118°26′和北纬29°24′~30°12′之间。休宁县东与黄山市徽州区、屯溪区接壤,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交界,西南与江西省婺源县毗连,西北与黄山市祁门县、黟县为邻。休宁县南北长约71km,东西约79km,总面积2126km2,下辖11个镇和10个乡。

  县政府驻地海阳镇,距省会合肥372km,距黄山市中心城区18km。境内交通发达,皖赣铁路、合福高铁、徽杭、合铜黄、黄塔桃、黄祁高速公路经过本县,黄山机场在其境内,是皖浙赣边界交通枢纽。县城境内“一源两水三百河,七十水库五千塘”,是新安江、富春江和钱塘江的正源。

  (二)地形地貌

  休宁县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丘陵和河谷平原兼而有之的山区县,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地貌的基本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南部由白际山和障公山两大山脉自东向西横贯其中,是新安江与长江、衢江的天然分水岭,地貌属于山体高大,切割较深的中低山;北部为黄山山脉,地貌属低山;中间属丘陵及河谷平原。境内最高山峰为六股尖,海拔1629.8m。

  (三)土壤植被

  休宁县土壤主要有铁铝质土、淋溶土、初育土、半水成土和人为土等5个土纲,续分为红壤、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粗骨土、石质土、紫色土、山地草甸土、潮土和水稻土等10个土类,黄红壤、红壤性土等16个亚类,黄红壤、黄红土等59个土属,93个土类。全县各类土壤的分布随不同地形而相应变化。黄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700m以下的中山、低山和丘陵,与黄红壤同一生物气候带的棕色石灰土、石灰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灰潮土和水稻土等镶嵌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河谷盆地;黄壤和暗黄棕壤分布于海拔700m以上中山的中上部。

  休宁县的天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由于受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原始植被已很少保存,主要是次生的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矮化的高山灌木林,还有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杉木、马尾松和毛竹林等。本县的植物种类繁多,代表性树种主要有栎类、槠类、粟类、木荷、貂皮樟、枫香、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毛竹等。由于受主体气候的影响,其垂直分布较为明显,一般海拔800m以下为人工栽培的杉木、马尾松、毛竹以及天然常绿阔叶林,海拔800~1200m以黄山松、绵槠、栲槠、短柄枹、矛粟为主的常绿针阔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其中1100~1200m也有落叶阔叶林出现。海拔1200m以上为灌木林或乔木矮化的灌木丛及中山草甸。

  (四)气象水文

  休宁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适宜、无霜期长,水热季节交替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1.6℃,平均日照时数1931h,无霜期231d,降雪日9d。

  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921.2mm,年际变化大。最高年2416.5mm,最少年928.8mm,年降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4~7月。春季雨量多、秋季少,春季占37%,夏季占35%。

  地表径流的主要特征和降雨量基本一致,也是年内分配不均,但年际变化幅度较小。多年平均径流模数为102.6万m3/km2,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万t;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248mm,6h最大降雨量145mm,2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286mm,6h最大降雨量168mm。

  由于特殊的“黄山地形”,对降水暴雨产生的抬升、屏障、狭管以及局地差异显著引起的热力对流作用,降水强度大,雨量集中,易产生暴雨洪水而泛滥成灾。洪水的季节特点、时空变化与本地区降雨一致。本流域每年4~5月份就有洪水发生,但峰量均不大;6~7月份为洪水的主要季节。洪水具有“四大、两快、一短”的洪水特征,即洪水流速大、冲刷力大、含沙量大及破坏力大;“两快、一短”是指洪水过程涨得快,落得快,历时短。

  (五)河流水系

  休宁县域分属钱塘江、长江两大流域,县域内有大小河流237条,其中:流域200km2以上河流4条,分别为率水、横江、休宁河、新岭水,流域50—200km2河流有18条。新安江水系有两大支流,南支流叫率水(亦名南港、浙溪),北支叫横江(又名东港、吉阳水)都大致为西东流向,横贯全境。

  率水是新安江水系的正源,其源头为六股尖(海拔1629.8m),河道全长148.2km,流域面积1487.6km2,沿途蜿蜒转折,多曲急滩,落差集中。干流长98.2km,自然落差108m,平均坡降1.08%,其中在休宁县境内74.2km,落差76m。率水为休宁第一大河,沿途河长l0km以上支流有:小源河、郎溪河、碜溪河、杭溪河、长丰河、汪溪河、新岭水、兰水、汊水等。

  新岭水是率水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松山,流经山斗乡、五城镇,出口在五城的龙湾,流域面积202km2,河长24.8km。上游河床狭窄、陡峭,下游稍平缓、开阔。其主要支流有岩溪河、横塘河、阳台河、牛岭河。

  大源河为率水的主源,出口在流口村,流域面积167km2,河长46.2km。大源河河床狭窄、陡峭,两岸高山林立,以自然山体为主。大源河主要支流有梅溪河和冯村河。

  横江又名吉阳水、东港、白鹤溪,源于黟县漳岭的白顶山,经黟县渔亭镇东流入休宁境,在川湖万全山与休宁河(即夹溪河)汇合,经休宁县城继续东流过万安镇,在屯溪区黎阳镇与率水汇合,注入新安江,流域总面积1031.4km2,休宁县境内主河道长40.2km,面积556km2,坡度2.7%。主河道上游流经齐云山镇,中下游两岸地势开阔,是休屯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河道平顺,河漫滩较发育。沿岸主要有东亭河、休宁河、渠口河、龙源河、福寺河、岭观河、霞塘河等河长10km以上溪流汇入。

  休宁河古称夹源水,又名夹溪河,是横江第一大支流,源于黟县兴岭,流向自北向南,蜿蜒曲折,沿途流经黟县溪头、甲溪、历舍至休宁县上枧潭入县境,经蓝田和海阳等2个乡镇,于万全山注入横江,全长54km,总流域面积212km2,县境内长41.2km,面积153km2。在下游的川湖盐铺和新塘的观音阁,建有古代水利工程西关碣和东关碣,通说“海阳三桥”的皖赣铁路大桥、新大桥(又名海阳大桥)、西门桥(又名千秋桥)均建在休宁河上。

  东亭河又名虞山溪,是横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黟县殷溪岭,流向自北向南,流域面积160km2,河长度38km,于齐云山镇汇入横江。东亭河上游黟县境内建有东方红水库、水电站及东方红灌区。

  第二节 社会经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48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