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需求出现新期盼。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基本生活需求为主向生活品质提升转变,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提升,期盼更加优质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公共服务。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不断提升,信息消费等新消费热点加速形成。人民群众法治观念日益增强,更加重视公平正义,对公共服务制度化、法治化提出新要求。
科技孕育新突破。数字时代加速到来,科技技术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生产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产业融合发展为公共服务发展新的动能和机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快速发展,推动公共服务新业态不断发展、供给方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更加丰富。
第二章 总体思路
深刻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公平可及,全面推进民生社会建设,促进公共服务业区域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领域、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社会保障等人民最关心的公共服务问题,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坚持保基础、兜底线,积极谋划民生实事,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增加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生活服务需求,扎实推进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强化歙县公共资源投入保障,提高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为加强歙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深入学习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奋楫扬帆,全面开启新阶段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歙县建设新征程。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均衡发展。统筹运用各领域、各层级的要素资源,推进公共服务合理布局、均衡配置和优化整合,促进公共服务公平、普惠和便捷可及。精准施策,重点突破,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向薄弱环节、重点人群倾斜,大幅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的差距,形成并巩固城乡一体、区域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系统推动,改革创新。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法治化。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在民生领域推出一批“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的改革举措,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多元联动,共建共享。落实政府的兜底保障责任,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推动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形成多元、优质、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数字赋能,便民利民。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运用。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共建共享,推进信息化应用和“一站式”办理,提高经办机构标准化服务管理水平,使群众能够便捷享有各项基本公共服务。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准确把握公共服务的性质、内容和标准,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坚守底线,补齐短板,保障基本民生,注重公平。引导预期,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动态调整保障标准。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成高水平、现代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更广泛享受高品质、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形成与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与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衔接,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制度更加健全、品质稳步提高、服务更加均衡、效率明显提升,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涵盖我县各村镇、各行业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理念融入政府治理,加快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各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衡,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格局基本实现。
普惠公共服务进一步扩容提质。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供给格局更加稳固,普惠性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较快提升。公办机构的公益属性更加凸显,非营利性民办机构进一步发展。公共服务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显著增强,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获取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价格更可承受,服务体验不断改善。
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服务更加丰富。在政府保基本、多元促普惠的基础上,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和可及。生活服务的专业化、优质化特征更加突出,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速,公共服务供给和群众需求的适配性不断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
公共服务保障机制更加巩固。公共服务各领域制度逐步完善,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长效机制不断夯实。财政保障机制较成熟,投入结构更加合理,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市场机制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社会力量投入更加积极。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人才紧缺状况明显缓解。监督评估和激励机制的科学化、社会化程度显著增强。
专栏1 “十四五”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主要标准
类别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属性
幼有所育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1 4.6 预期性
孤儿和事实无人扶养儿童保障 覆盖率 (%) 应保
尽保 应保
尽保 约束性
学有所教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 94.71 95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100 100 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5.5 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8 11.5 约束性
劳有所得 城镇调查失业率(%) 2.78 5.5及以下 预期性
病有所医 人均预期寿命 (岁) - 78.8 预期性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27 2.75 预期性
每千常住人口卫生床位数(张) 4.84 5.75 预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