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歙县“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促公平”的原则,持续加强临时救助制度建设,规范临时救助制度,建立起县、乡镇、村(居)委会主动发现救助三级管理网络,在乡镇设立了临时救助资金专户。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临时救助困难群众0.67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51.3万元。城乡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增长34.7%和152.5%,已全面实现低保城乡统筹统一标准,其中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76.5万人次,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36亿元。城市特困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发放标准分别增长92%和60%。农村特困分散和集中供养发放标准分别增长85.7%和40%。发放标准及人均补助水平均呈现大幅度提升,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相协调的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发展格局。

  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我县不断加大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力度,农村危房改造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重点对象共实施3193户。成立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明确了危房改造目标、工作责任等机制。制定印发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政策标准,坚持“户申请、村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规范危房改造对象的审核审批,强化责任落实。

  儿童福利保障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了儿童福利设施建设,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年增长机制,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散居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900元、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1300元的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2016年以来,累计保障孤儿368人次,发放孤儿保障资金144.4万元。不断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领导协调机制。3074名农村留守儿童全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农村留守儿童监护责任落实率、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户籍登记解决率、失学辍学农村留守儿童返校复学解决率均达100%。

  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全面落实老年人高龄津贴和低收入养老补贴制度,“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高龄津贴惠及老人6.6万人次,累计发放资金3175.27万元;低收入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惠及4.59万人次,累计发放资金1652.4万元,有效保证了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人基本生活。

  持续提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加大“三级中心”建设力度,截至2020年底,1个县级、28个乡镇、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完成建设任务,覆盖率达100%。截至目前,全县养老机构28家,养老总床位4745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1880张,医疗机构护理、康复床位91张,短期托养床位1525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4张。养老院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30%。

  残疾人小康进程加快推进。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配合县民政局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协助做好审核工作,符合条件的做到了“应补尽补”。

  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有51家机关事业单位安置残疾人359人次、32家企业安置残疾人230人次上岗就业。为有就业意愿和相应能力的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和无障碍环境支持。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完善。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4个,公共图书馆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1个,美术馆1个,全县28个乡镇文化站现有一级站6个、二级站9个、三级13个,建有259个农家书屋,建成7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按照“8个有”标准建成189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设立全国信息共享中心,并在全县28个乡镇均建成信息共享服务点,覆盖率达100%。同时,为各行政村配送了数码电视、电脑、科普文化宣传户外显示屏、科技培训功放音响等设备,实现村级文化信息共享设备全覆盖。

  以全域旅游为特色的现代化服务业加快发展,先后获评中国休闲小城、新时代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百佳呼吸小城,徽州古城城墙跻身“中国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行列,许村镇成为安徽省仅有的两个中国摄影艺术乡村之一。被文化部定为安徽省唯一的全国非遗保护观察点。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中国传统村落总数167个,居全国县级第一。

  建成全民健身路径240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7个,实现了社区室内健身设施和健身广场全覆盖。建成了综合健身馆、标准足球场及田径场。

  同时,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新任务,我县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公共服务资源的城乡和区域配置仍然不够均衡,供给数量和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优质资源总体供给不足,非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三是针对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尚待提升;四是公共服务的制度设计、财力保障、服务供给和评估监督等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长三角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有待进一步打通,社会参与渠道仍需拓展,数字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演变期,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将明显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要坚持系统思维,全面研判新形势,准确把握新机遇,科学分析新问题,更加牢牢兜住民生保障底线,为歙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建立公共服务安全网。

  经济进入新常态。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5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7000美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7%,位居全省县域中上水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06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72.17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07.81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10:36.1:53.9。产业结构和内质进一步改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形成,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取得实效。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提供了更加稳固的基础。

  人口形成新结构。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高达27.55%,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十四五”人口总抚养比将进一步上升,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福利保障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同时,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实施后,妇幼保健、托育、教育等相关公共服务需求也将持续增长,服务解决好“一老一小”保障问题面临更大压力,对公共服务供给结构、资源布局、覆盖人群等带来较大影响。

  城乡格局面临新调整。“十四五”时期,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我县中心城区首位度持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预计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人口在空间上的深刻变化,对公共服务的布局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城镇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亟需提升。同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上新水平,“融杭接沪”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共享高品质教育医疗资源等方面提供优越条件,给我县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带来重大契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24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