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北省)沧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六、构建“双核集聚,多园支撑”产业格局

  结合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和沧州市重大科技产业生产力布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统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构建“双核集聚,多园支撑”的发展格局,以中心城区与渤海新区开发建设为龙头,统筹发展,发挥环渤海经济区重要节点辐射作用,依托现有特色产业园区,培育若干领域特色集群,形成以现有基础产业为支撑、关联度强的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的园区发展模式。

  图2 “双核集聚,多园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

  (一)高标准打造“双核集聚”

  立足沧州市处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轻纺产业带与沿海临港产业带之上,抓住产业承接与转移的发展机遇,重点培育沧州市中心城区与渤海新区发展增长极。通过两个核心带动沧州市整体产业向着更高的技术创新层面发展,以此来带动整个沧州经济的发展。

  大力发展中心城区为新增长极。依托沧州高新区、沧州经开区等重点产业园区,以前端科技源头创新为主方向,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服务等重点领域,打造沧州产业的技术、人才与资本高地,辐射带动沧州其他区域产业发展,成为沧州产业发展的一大增长核心。

  积极推动渤海新区为增长核心。依托黄骅新城、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捷产业园、南大港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集合当地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的产业基础,以生物产业与新材料为主攻方向,以发展生物制药、绿色化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为主要抓手,加快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转化,成为沧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另一大增长核心。

  (二)重点建设多个园区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工业立市、项目强市建设,进一步在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沧州特色、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园区,依托沧州市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完善产业集群向战略化、新兴化、科技化转型升级,在建设过程中引进与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带动集群发展。

  1.沧州高新区

  沧州高新区以“创新发展高地、生态科技新城”为发展定位,积极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形成了激光及智能装备、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的“1+2+1”发展格局。依托天津工业大学膜产业创新研究院、海洋输油管复合新材料、北京优美特高分子材料、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利达环保设备研发、河北高科智能制造、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强与中车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的合作,全力实现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重大项目落地示范区、产城融合展示区、沧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发展目标。成为区域性“双创”示范基地,沧州创新驱动的引领区和拉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2.沧州经开区

  沧州经开区以汽车制造、智能网联、航天科技、新材料、高端制造为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为重点发展方向,集聚国际化的先进制造基地、创新平台、测试中心和高端人才,大力发展中高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提升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打造规模效益显著、创新能力突出的“河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河北省创新型特色建设示范试点”。

  3.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区新型化工产业区以建设国际合作的新型化工产业为主导,优化调整现有化工产业,建设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新型化工园区。西区生物医药产业区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以高端特色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现代中药、大健康、生物药物为主导产业,打造中国北方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国家绿色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

  4.中捷产业园

  加快推进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全面加强与以中东欧国家为重点的欧洲各国在现代科技与服务、通用航空、高端制造、绿色农产品等领域的合作,加快都市商务区、科技创智区、通用航空园、高端制造园、中欧绿色产业园建设,打造成为河北省对外开放标杆,加快建成开放性经济发展新高地。

  5.河间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积极推动河间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提升研发检测水平、扩大逆向物流范围、完善电子商务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和产品认证制度,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把示范基地建成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再制造产业聚集区,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6.泊头先进环保产业集聚区

  泊头先进环保产业集聚区现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环保设备生产基地,继续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大力推动园区大型电袋复合除尘器、烟气脱硫除雾器、PM2.5 和臭氧主要前体物联合脱除器、汽车尾气净化器等先进大气污染防治装备的研发迭代。

  7.任丘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

  加大建设国家玻璃纤维及制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材料产业孵化基地、玻纤复合材料产业园等科研机构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质量检测、性能评价、技术服务、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员培训、信息服务、产业链延展、企业孵化等服务,重点帮助园区企业提升工艺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同时,着力发展先进产业织物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深加工,向高档玻纤制品和规模化玻纤复合材料产品方向延伸产业链,推动玻纤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内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新材料示范园区。

  七、稳步推进七大重点工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30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