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天津市)天津市宁河区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六)传承弘扬水文化,促进农文旅发展。

  宁河区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民风朴实,生活闲适,具有浓厚的水文化底蕴。“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宁河区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建设精品水文化工程、提升水文化软实力为抓手,构建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以文化为内涵推动工程水利向环境水利、城市水利、文化水利的转变,构建“水清、地绿、天蓝、宁静”的水美画卷。

  1 精品水文化工程

  紧密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战略,保护和提升七里海湿地,挖掘蓟运河、潮白新河、还乡新河沿岸的河道、闸站、桥梁(杨花桥、太平古桥、杨虎子桥等)、碑刻和漕运、渡口等水利工程设施遗存。建设蓟运河、潮白新河文化休闲城市滨水景观带、水利文化主题公园、运河文化博物馆、城区段游船码头通航等文化景观设施,集河道的功能性、景观性和生态性为一体,推动宁河区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突出蓟运河流域农文旅融合发展、潮白新河流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方向,依托“一海二河一阁”和打造的四个农文旅融合发展组团,推出多条水文化休闲精品路线:

  七里海湿地水乡组团:以七里海文化博物馆、七里海钓蟹、葡萄采摘为特色的生态体验游,以俵口镇曾口河沿岸的于方舟故居、兴家民俗博物馆、重走方舟路红色体验为特色的红色文化游,新建杨虎子河闸水利文化遗址景观区等。

  蓟运河休闲观光组团:主要依托以廉庄运河七村为核心,蓟运河文化博物馆为支撑的蓟运河国家农业公园,宁河镇杨泗等五村的稻画花海、水稻文化博物馆为核心的水稻文化产业园,以蓟运河特色为基底,打造“运河八景”(运河新韵、南苑古渡、宁河记忆、南岸文苑、江口渔歌、百舸竞流、稻香烟柳、白鹭沙洲);集河道的功能性、景观性和生态性为一体,依托老城区西扬、东扬雨水泵站等水利设施,新建相关能体现水利文化的博物馆和景观节点;深入挖掘古运煤河闸等历史遗存,建设煤河闸遗址公园、煤河博物馆等涉水文化设施,传承弘扬历史水文化。

  潮白新河生态郊野组团:以潮白新河为轴,以齐心庄园、玄天古树、小芦农场、东棘坨古井为依托的文化休闲观光游。

  天尊阁民俗文化组团:以天尊阁、木版年画博物馆等为支撑的丰台民俗文化风情区,构建以板桥盆罐村陶趣缘、还乡新河杨花桥、板桥镇太平古桥为核心的中国甑乡陶艺文化小镇。

  通过精品水文化工程建设,营造“大水大绿大美”的生态环境,打造“芦台古韵”记忆游,尽力展现宁河区“湿地水乡”文化美景,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留住美好乡愁,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宁河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2 水文化软实力提升

  建立水文化遗产数据库,并建设“网上水文化遗产展示馆”,挖掘蓟运河、潮白新河等河道的治水人物、碑记、涉水诗词歌赋、民谣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阐释河道文化的价值和时代精神。加强水文化宣传教育,提高民众水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开展对近现代治水理念、治水方略、治水措施、治水经验教训的研究与交流,提炼水文化内核,为水务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五、行业强监管主要任务

  5.1 水资源监管

  “十四五”期间,水资源管理主要任务是坚持节水优先,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加强总量强度双控,强化水资源全过程监管,以标准约束用水行为,用制度严格用水管控,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牢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5.1.1全面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1)农业节水

  结合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加快调整构建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推进传统灌区向水源多元化、输水管道化、节水高效化、用水精量化、管理智能化的现代灌区升级改造。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济作物按照保本微利,粮食作物按照补偿运行维护费用的标准核定水价。建立精准补贴机制,对种粮用水户定额内用水予以适当补贴,推行定额外用水开征水资源费制度。建设节水示范工程,建设精细化高效节水示范区和简便实用示范区,以典型带动农业节水全面发展。

  为推进加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建立与区农业农村委沟通机制,完善实施高标准农田配套计量设施工程;通过积极争取市级以上资金,支持完善灌溉泵站计量设施配套工作;继续利用现有计量设施,并采取“以电折水”等计量方式,提升区内农业灌溉的用水计量条件。

  (2)工业节水

  坚持以水定产,促进工业产业布局和优化升级,制定严格的工业准入政策,推动节水型工业发展。建立高耗水企业负面清单,严禁新增高耗水工业项目,加开压减、淘汰高耗水行业产能。开展自来水厂生产工艺用水环节的技术改造,提高制水工艺的节水减排水平,实现供水环节节水。推行工业园区用水统一管理模式,实现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实现不同行业间循环用水和一水多用。推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对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循环用水、串联用水、非常规水利用、“零排放”等节水技术。

  (3)生活与服务业节水

  加快高耗水服务业节水技术改造,对非人体接触用水强制实行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实用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全面提高节水水平。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对漏损严重的管道实施更新改造,减少“跑、冒、滴、漏”等现象,实现供水过程节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