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
第一节 以安全为水务底线,保障城市发展
一、完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水资源约束引导作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继续实施用水管控,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严格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城市发展原则,立足产业转型升级、疏解提升和人口调控,按照《北京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和《北京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到2025年用水总量达到市级要求。
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严格实施规划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节水“三同时”、取水许可等制度。开展精细化用水管理,逐步实现法人用水计量,对计划用水户实施单月预警、双月考核制度,严格执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开展节水型区复验,在完成节水型区创建的基础上,建立“一年一评估、三年一复验”的动态管理机制,科学优化节水型区建设指标,抓好节水型区复验监管工作。到202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0%。
进一步加强节水载体创建。我区已经完成学校、医院、直属机关单位及下属单位、大企业等单位的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十四五期间将以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为重点继续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工作,新建项目按照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标准进行节水设施施工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开展节水型村庄(社区)建设。到2025年,节水型单位(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覆盖率达到100%,节水型社区(村庄)覆盖率达到50%。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结合南水北调进京后全市水资源统一配置方案以及供水配套工程进度,加快建设温泉地表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构建城镇统筹、三水联调的供水新格局,促进城镇供水均衡发展,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3。
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供水规范化建设。推进建设北部四镇供水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推动农村供水全计量、全收费,安装智能用水计量设备,促进农村供水工程良性循环,推动农村饮水自备井“一户一表”计量改造,重点加强管网漏损智能化监测、智能用水计量、智能用水管控等先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到2025年,实现所有农户安装智能用水计量设备,农村供水计量收费率达到100%。
严控地下水开采量。采取水源井改造、升级、联网等综合措施,杜绝水源地超采;落实水源井周边30米范围内无污水、无垃圾、无厕所、无养殖粪污的“四无”要求。
推进自备井置换。稳步推进自备井置换,限制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涵养地下水资源。到2025年,随着供水管线的修建完善,完成公共管网覆盖范围内用水单位水源置换量不少于40处。实施智能水表改造、消毒设施维护、水质化验以及供水动态监督。建立应急备用水源井体系。选取已完成置换、水质好、水量大、设施完好、成井工艺高、井深大于100米的自备井改造为应急备用水源井,保障突发事件和极端条件下城市供水安全。
推进城镇供水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立城乡供水高质量发展格局,指标满足市级要求。推进24个保留村接入市政供水管网,持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推进保留村供水管线与市政供水管网之间的连接工程建设,改造现状供水管线(大西山旅游路等),完成上庄路、安阳西路等市政道路供水管线随路建设,加快推进永丰路北延、翠湖南路西延、翠湖北路东延等市政道路管网建设,推动道路沿线保留村接入市政供水管网。
加快北部地区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加快再生水市政管网建设,继续推动工业、市政杂用、绿化灌溉的再生水利用量增长,替代清洁水资源。分批开展翠湖北路东延、稻香湖路、温泉路等19条再生水主干管网工程建设(随路建设),总长约45.3公里,完善再生水干线;推进建设6处再生水断头管道连通工程,提高现状管网通水率;开展18处加水点建设,满足北部地区道路浇洒取水需求;建立再生水管线建设、移交、管理、收费制度体系。到2025年,北部地区再生水管网覆盖长度达到241公里,北部地区市政杂用水利用量达到1100万立方米。
二、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提升防御能力
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针对现状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存在的问题,按照“消隐患、强弱项”的思路,全面实施防汛抗旱提升工程,强化流域防洪调度,整体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稳定。重点完善北部地区骨干河道及中小河道治理、蓄洪区建设、水闸消隐改造以及山洪沟治理,提高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完善雨水管网、排涝河道和蓄涝区为主体的涝水排泄和承纳体系,提高城市防涝能力;建设应急抗旱工程,提高干旱时期供水保障能力;建设水旱灾害防御非工程及管理措施,逐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
强化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统筹流域防洪与区域排涝,加强城市防洪与排水防涝工程布局、规模和标准的协调衔接,充分考虑强降雨、流域性洪水和城市积水内涝叠加等不利情形,整体提升防御洪涝能力,实现“洪涝兼治”。继续推进五一渠、周家巷沟(北清路-南沙河)及东埠头沟(北清路-周家巷沟段)河道治理工程,完善河道防洪能力;实施冷泉北沟、北辛庄排洪沟、前章村沟、草厂沟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对河道进行疏挖护砌、新改建河道水工建筑物,提升河道防洪能力,确保城市防洪安全。新建西玉河雨水调蓄湿地并推进崔家窑湿地生态治理工程(二期)建设,增加蓄滞能力约189万立方米,蓄滞永丰组团雨洪水,保护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防洪安全,减轻南沙河防洪压力。推进凤凰岭地块河道、草厂沟、台头沟、冷泉沟等山洪沟治理,提高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到2025年,城市防洪达标率达到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