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十四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7.持续改善儿童营养状况,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控制在3%和1%以下,有效控制儿童肥胖上升趋势。

  8.增强儿童体质健康,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70%以上。

  9.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策略措施

  1.强化儿童健康保障。坚持儿童优先原则,落实儿童健康保障政策。加大政府对儿童健康支持力度,加大对妇幼保健工作的经费投入。以东城区健康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搭建智慧妇幼信息平台,推动电子健康档案互联共享。不断完善妇幼健康医疗保健服务价格规范及补偿机制,逐步将相关大病、罕见病、体现新技术和新需求的儿童健康服务项目纳入医保范围,完善医疗救助机制。探索儿童友好型医院建设。

  2.加强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强化产科、儿科、妇幼保健等专业和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儿科与儿童保健科建设,加强危重新生儿转会诊网络建设。每千名儿童拥有床位增至2.2张,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生达0.85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2名专职从事儿童保健的医生。推进医疗机构产科、新生儿科建设,全面增强危重症新生儿救治能力和水平,有效控制儿童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健全辖区妇幼保健院妇幼“三名”下基层工作制度和要求,推进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建设,提升新生儿救治能力。

  3.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推进优生优育工作。加强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服务,推进婚登、婚检、孕检等一站式便民服务,扩大婚检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面,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推广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服务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推动先天性心脏病等产前产后一体化服务管理,科学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完善儿童遗传代谢病诊治平台建设。加强早产儿及高危新生儿管理、监测、产后随访工作,为其家长提供产后更多的养育及护理知识,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发育。

  4.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完善爱婴医院、爱婴社区建设,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预防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推进儿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和孤独症等筛查,完善筛查、诊断、康复、救助工作机制,0—6岁儿童视力、听力、智力、肢体、孤独症筛查率达到97%以上。配齐学校心理教师、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做好学生常见病监测和防治。

  5.加强儿童疾病防治。规范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管理,优化免疫程序。以龋齿、脊柱弯曲等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为重点,推广防治适宜技术。加强儿童口腔保健综合干预,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控制在60%以内,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控制在25%以内。应用中医儿科适宜技术,提升中医儿童保健服务水平。加强儿童血液病、罕见病、恶性肿瘤等重病诊疗。

  6.持续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科学喂养,开展孕前、孕产期营养与膳食评价指导。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建设母婴友好医院。做好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加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贯彻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加强适宜儿童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鼓励儿童参与户外运动,保障儿童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以上强度的运动,每人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合理安排儿童作息,保证儿童睡眠时间。

  7.有效控制儿童近视。严格落实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到2025年,教室照明合格率达到90%,课桌椅分配符合达标率达80%。严格控制儿童近视,加强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建立儿童视力健康档案入学迁移机制。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纠正不良读写姿势,减少视频用眼时间。

  8.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心理筛查服务网络,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探索医教结合、学段衔接、校内外有效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加大儿童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9.加大儿童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广泛宣传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强化儿童家庭健康管理意识。以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指导儿童家长做好家庭健康管理,养成儿童健康行为方式。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和道德观念,开展健康青春促进活动,将性健康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监测体系,普及适龄儿童青少年性教育健康知识,加强防范性侵犯教育。预防和制止儿童青少年吸烟(含电子烟)、酗酒,保护儿童青少年远离毒品。

  (二)儿童与安全:打造多维度保护体系,保护儿童安全成长

  主要目标

  1.加强儿童意外伤害干预,减少交通伤害、溺水、烧烫伤、中毒等事故发生,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

  2.加强对儿童药品、玩具、服装等专用消费品质量监管,提升儿童专用消费品安全水平。

  3.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系建设,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需求。

  4.持续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控体系,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全部达到平安校园建设标准。

  5.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高儿童网络素养水平。

  策略措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16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