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探索多种方式并行的回收模式,鼓励废品回收机构或其他专业化服务机构直接面向农民有偿回收,或面向分散回收点有偿回收。大力推进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回收的废旧农膜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积极宣传推广农膜减量技术等源头控制措施,有效减少废弃农膜数量。到2025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8%。
2.着力控制养殖业污染。
推广清洁养殖方式。推进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优化调整养殖业空间布局,积极发展健康养殖方式,带动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实现源头减量。
加强养殖污染管控。推进县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对设有固定排污口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实施排污许可制度。严格畜禽规模养殖环境监管执法,将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纳入重点污染源管理,确保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转。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推广粪污就地就近全量还田模式。鼓励和引导第三方处理企业将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进行专业化集中处理。在散养密集区支持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鼓励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采用“种养结合”“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等模式。全面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到2025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在97%以上。
3.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治理。统筹实施、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推进水源地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乡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城乡结合部、旅游风景区等六类村庄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做好污水治理和改厕的统筹衔接。开展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
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更新完善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强化动态监管,选择合理的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和模式,因河(塘、沟、渠)施策、分区分类、标本兼治。开展试点示范,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与农村生活污水、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治理等工作。落实污染治理属地责任,推动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向小微水体、闭流区泡泽等延伸,实现农村黑臭水体有效治理和长效管护。到2025年,国控清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60%。
积极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建立农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收集处置体系,完善日常管护机制,提升管理水平,确保稳定运行。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依托城镇无害化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其他村庄就近分散处理。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治理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加大卫生乡镇、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力度。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对农村沿河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开展专项整治,实施河塘沟渠清淤疏浚。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推进乡村绿化,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
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和职责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严格执行农村人居环境标准规范,鼓励一体化、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有条件地区依法探索建立农村厕所粪污清掏、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鼓励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
4.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管。
配合省级部门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调查统计和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在初步实现农田退水集中排放的基础上,尝试开展水田、旱田灌溉用水及水田退水和分散畜禽养殖面源监测。鼓励大型灌区等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将规模化农田灌溉退水口纳入环境监管。
专栏3-6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重点工程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相关设施,推进主干道沿线村屯污水治理,达到城市洒扫杂用水排放标准,满足农田灌溉。在郊区沿江乡、敖其镇、大来镇等乡镇及佳宾路沿线实施村屯污水治理工程。
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建设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垃圾填埋场封场、建筑垃圾消纳场,增强农村垃圾处理能力。在富锦市、同江市、桦南县、汤原县、郊区、前进区、东风区、建三江农科区等地相关村屯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农村改厕提升行动。坚持扩总量、增投入、提标准、推模式、强监管,全面提升农村常住人口卫生厕所普及率。
农村饮水。推进富锦市、同江市、桦南县、郊区等县级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实施东风区松江乡供水管网改造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到2023年,完成富锦锦西灌区、青龙山灌区、抚远乌苏镇灌区及相关田间配套等工程建设。到2025年,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2以上。
(七)注重修复和管护,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1.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构建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贯彻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安排造林绿化用地,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退化林修复、森林防灭火和生态修复气象服务、退化草原和湿地修复、旗舰物种生境保护恢复,促进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提升,建设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筑牢“一屏多廊、三区多点”生态网架。